• 46阅读
  • 0回复

“质量兴市”尝到甜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8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质量兴市”尝到甜头
  福建省晋江市市长 龚清概
  编者按:几年前,晋江市曾因板蓝根冲剂药案,轰动全国。面对层层压力,市委、市政府领导从挫折中奋起,从痛苦中思索。“质量下,晋江衰;质量上,晋江兴”成了他们刻骨铭心的记忆。近年来,他们抓住“质量兴市”的战略不放,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终于又使晋江的经济腾飞起来。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们希望那些至今仍不断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的地方的领导者,能从晋江的经验教训中吸取力量,把产品质量抓上去,把地方形象树立起来。
  改革开放后,我市发扬“诚信,谦恭,团结,拼搏”的晋江精神,很快闯出一条独具侨乡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一批洗脚上岸的农民,成为企业家,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成为全国“乡镇企业一枝花”。就在不断取得成果的情况下,1985年因板蓝根冲剂药案而轰动了全国,晋江产品在市场上受到冷遇,大批的批发商、零售商拒收晋江货,部分企业的产品堆积如山,甚至亏损、倒闭。陈埭镇企业几乎一夜之间摧毁,我市经济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要变坏事为好事,使质量成为晋江经济乃至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我们从这个沉痛的教训中认识到,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是企业家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应该关心的问题。一句话,质量问题是关系晋江的形象和对广大消费者负责的问题,是事关晋江经济发展成败兴衰的战略问题。
  1988年,我市率先提出了“质量下,晋江衰;质量上,晋江兴”的口号,激励全市人民重视质量意识和地方形象。全市先后开展了“重质量,讲信誉,创名优,抓达标”,“质量品种效益年”,争创“侨乡名优产品”等活动。对全市所有的工商企业的厂长、经理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知识和以《产品质量法》为中心,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1991年,先后成立了质量、标准化工作和打假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副市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各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配备了专职、兼职的质管员,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市委和市政府规定,把领导干部的质量意识和对质量工作的态度作为考核他们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打假治劣工作不得力和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方、部门要追究领导的责任,对质量工作搞得好的要给予奖励和表扬,很快在全市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质量工作的良好氛围。
  1991年2月,建立了市技术监督局,依法设置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计量检定测试所”、“技术监督情报所”三个技术保障机构,并建立了四个技术监督站和一个技术监督稽查队,把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延伸到镇。市技术监督局设置编制57人,累计财政投入400多万元。
  1992年5月,针对一些行业无标生产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我们研究制定了《晋江工业标准化三年规划》,开展了工业标准化示范市活动。1994年又制定了实施晋江质量立市的《“九五”工程计划》,确立了“抓拳头,创名牌,上规模,带行业”的发展战略。同年6月,又推出《“六五”规模工程计划》,在企业“满天星”的基础上多造几个“月亮”和“太阳”,创出更多的名牌和优质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是“质量立市”的一个新动作。
  “质量兴市”很快结出了丰硕成果:产品质量合格率迅速提高,全市重点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综合合格率从1991年的57.5%提高到1997年的82.6%,年均提高4.2个百分点,创造出了一批优质名牌产品。“安尔乐”牌卫生巾,“汇源”、“燕山”、“碧岩”牌瓷砖,“爱乐”、“劳卡思”牌旅游鞋,“柒”牌、“七匹狼”牌茄克衣,“利郎”牌西服,“丹冠”牌饮料,金冠“林锦记”牌糖果,“凤竹”牌针织布,“金塑”、“万代好”牌玩具,“野狼”牌VCD影碟机等一批名优产品,饮誉国内外,树立起“晋江货”的良好商品信誉和形象,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12年来,我市没有发生一起区域性、行业性、恶性质量案件;消费者投诉事件大大减少。我市的福建恒安集团生产的卫生巾,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福建汇源集团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由于产品质量好,产品畅销不衰;晋江华侨玩具有限公司以质量创品牌,产品在国内外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出口量保持全省前几位;“柒”牌时装有限公司通过产品优秀设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疲软、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年年保持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福建金冠集团为创名牌产品,引进先进设备,采用先进工艺,为企业注入活力。“质量兴市”战略的顺利实施,使我市质量工作不断加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8.7亿元,财政收入7.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57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22.75倍、13.56倍和9.01倍。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几年位居福建“十强”之首。在全国百强县(市)的位次由1991年的第五十五位上升到1994年的第十五位。
  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晋江市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还不能适应把晋江建设为“工贸港口城市”的要求。前十几年晋江的经济发展是在“短缺经济”下实现的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随着产品供应的日益充足,市场供需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产品消费市场已完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生产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巨大压力:第一个是来自国内各地区的产品竞争。这种区域性竞争的结果,使高价格、低质量的产品被大批优质名牌产品取代。第二个是来自消费需求提高的压力。家庭耐用消费品已出现了求新、求全、求好的新的消费取向,一大批老式产品已失去了市场,我国产品已进入更新换代期,产业也进入结构调整的新时期。第三个是来自国外商品冲击的压力。在激烈、残酷的产品竞争环境中,质量问题是企业的生命,是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的重要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些企业家说: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订单。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们决心按照十五大的精神,在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各个方面采取多种步骤,把营造“质量兴市”的宏伟工程推上一个新台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