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让人们走近周恩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03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物聚焦

  张佐良著《周恩来的最后十年》最近出版,短短两个月内3次印刷了20万册。周恩来诞辰百年纪念日前夕,记者访问了他——
  让人们走近周恩来
  本报记者 钱江
  这些天张佐良虽说忙,心情特别愉快。2月20日,张佐良从上海回京,对记者说,前些天他应邀到上海参加座谈会,没想到这本书在中学生中间产生了那样大的反响。我在建平中学向孩子们谈周恩来,上千中学生,没有一丝声响地听讲,我甚至看到了孩子眼眶里的泪水。讲完了,成百的学生拿着《周恩来的最后十年》要我签名,我被埋在人群的旋涡眼里。等我签完了一上汽车,冯校长就掉眼泪了,他感谢我做了件好事,说多少年没有见到同学们这么激动了!我也激动,我亲眼看到将要跨越世纪的中学生那么希望了解周恩来。我对冯校长说,请你告诉同学,还有多少书要我签名的,今天我签到半夜也要签。
  这只是张佐良新作问世后许多类似场面中的一幕。记者问他,你从什么时候起下决心写作这部书?
  张佐良回答,是近年来的事。张佐良1932年出生在上海,从小是个孤儿,15岁参加新四军,建国后考取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964年,他从北京医院进入中南海,从事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从1966年到1976年,他一直担任周恩来的保健医生,亲眼看到周恩来的最后10年是怎样度过的。
  张佐良说,在跟随周恩来的日子里,他从来没有想到日后会写这样一部书。如今,周恩来离他远行而去了,他总觉得和周恩来一起度过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一幕一幕,真真切切。于是,当他从中央保健局副局长的岗位上离休以后,应报刊之约,开始撰写一些回忆文章。
  上海人民出版社敏锐地发现了张佐良的写作潜力。1996年12月,编辑陈敬山、陈莉莉来到北京,约请他撰写长篇回忆录。张佐良同意了。他首先想到这是遵从于千万中国人民的愿望,他们希望了解开国总理周恩来。
  张佐良回顾说,当时我想,这部书第一要真实,一切出于真情实感。第二,普通百姓是我的读者定位,因为我也是普通的人,我想从周恩来的点点滴滴说起,像聊天一样谈谈周恩来的平凡生活,谈他的喜怒哀乐,一日三餐。周恩来是伟人,也是平凡的人。高兴了他欣喜,遇到令人生气的事,他也愤怒,也会拍桌子。我如实写来,让人们从平凡处了解周恩来。
  1997年元旦,将近中午时分,张佐良在电脑上敲下第一个字,《周恩来的最后十年》终于命笔。他是从自己的身世开始讲述的。张佐良觉得,读者一定会想,你是怎么到总理身边的?你第一次见到总理有什么感受?我就把这些写下来,告诉大家我怎样进了中南海,先是给董必武当保健医生,后来又为邓小平作过保健医,有了这些经历,我才被选拔为周恩来的保健医生。“我生命中最难忘的岁月就这样开始了……”
  从元旦开始写作,当年9月14日完稿,其间岳母病重、夏逢酷暑,张佐良都用更加辛勤的劳作坚持了下来。如今,29万字的书稿问世,张佐良仍然心绪难平地说:“我是一个医生,写作对我来说是生疏的。但是,让人们通过这部回忆录走近周恩来,是我热切的希望。”
  今天,那么多读者捧读《周恩来的最后十年》,本身就是对作者的一分回报。
  右上图:正在与读者座谈的张佐良。周文强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