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以现代农业促城市发展——沈阳市委书记徐文才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3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以现代农业促城市发展
  ——沈阳市委书记徐文才访谈录
  本报记者 高云才
  记者日前走访了新上任的沈阳市委书记徐文才,他说,建立现代示范农业,是沈阳经济建设第二次创业的关键所在。
  确定以现代农业促进城市发展的战略,是基于沈阳工农业生产的实际
  记者:听说你对农业发展情有独钟,是不是因为在担任沈阳市委书记之前是辽宁省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省长?
  徐文才:事实上,沈阳市确立以现代农业促城市发展的战略,是基于沈阳工农业生产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农业对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和整个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农业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效益高、潜力大、前景好、亟待开发的新领域。沈阳是工农业大市。工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格局,以现代农业促进发展显得很迫切。沈阳农业基础条件很好,资源丰富,农业综合商品率达75.6%,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应当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起示范带头作用。必须选择经济和社会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突破,以点带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推动城市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带四区”是沈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盘活城市经济的立足点之一
  记者:有没有具体的措施能够架起沈阳农业同现代农业接轨的桥梁?
  徐文才:沈阳从整体上强化了农业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农业的地理格局为基础,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以建设“一带四区”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对外拉动和吸引城市生产要素向城郊扩张,以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记者:能否谈谈“一带四区”的具体内容?
  徐文才:“一带四区”是以沈阳外三环绕城高速公路为轴径,向内延至大二环,向外延伸2.5公里,在纵长83公里范围内形成农业产业带,以及由此辐射的于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东陵农业高技术示范区、苏家屯设施农业示范区、新城子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现在,这里国民生产总值为194亿元,占全市70%;农民人均收入29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70元。沈阳市力争到2000年把“一带四区”建成国内先进、东北一流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整体布局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为目的,以城郊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为核心,逐步建成几个农业示范园区,并集中建设一些工业园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10个卫星小城镇和30个标准化示范村屯。
  建立现代农业,机制的改革与配套是核心
  记者:有什么手段保证这个规划的实施呢?
  徐文才:建立现代农业,关键是要有好的机制。一是强有力的投资保障体系。为扩大资金来源,逐步建立以财政投资为导向,金融信贷、招商引资、企业和个人筹资等投资主体为依托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投资新机制。二是建立项目竞争机制。对各类建设项目实行优胜劣汰;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对各地区的项目建设实行择优扶强。三是搞活资本运营机制。加快“一带四区”内乡村企业的资产重组、股份合作和集团化经营,搞好资本运营;按照租赁使用权、拍卖所有权、放开建设权的思路,加快出售小型农业设施的步伐。四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大力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促进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发展规模经营。五是确定多元发展机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外资一起上,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尤其要大力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私人资本在“一带四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