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赤潮,亮起红色警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8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追踪

  凶猛的赤潮席卷广东沿海,大批鱼儿悄然死去,渔民欲哭无泪,殊不知杀手就是人类自己。
  赤潮,亮起红色警告
  本报记者 赵京安
  灾难降临
  深圳告急!珠海告急!
  惠东告急!阳江告急!
  …………
  3月下旬,深圳大鹏湾南澳海域警报频频,一股凶猛的赤潮席卷而来,所到之处,海水网箱养鱼遭受灭顶之灾。蓝绿色的海面上,不时漂来大片淡褐色藻潮,大批大批的成鱼和鱼苗横尸大海。
  随后,珠海海域出现赤潮,迅速波及万山岛、桂山岛、外伶仃岛等海域。惠东、阳江等地也在劫难逃,近3000平方公里的海域赤潮翻涌。在短短的10多天里,深圳网箱养鱼死亡150吨,均为红鱼由、石斑、鲷科等高中档鱼类,损失达2000万元。珠海的万山群岛死鱼最严重,鱼类死亡120吨,占网箱养殖存量的30%,另有黄花鱼苗210万尾,直接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桂山镇仅4月15日一天网箱养殖鱼死亡达四五十吨,黄花鱼苗死亡200多万尾。惠东仅港口镇死亡海鱼60吨,损失500万元。阳江东平渔港内2万多平方米网箱里的鱼苗和成鱼大部分死亡,损失约500万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渔民们束手无策,欲哭无泪。珠海桂山镇养殖大户黄志民几天内损失150万元,悲伤至极的他喃喃地说:“我长这么大,哪见过这样的大灾!”专业户张齐带损失百万,当时的一幕至今仍让他揪心不已:4月15日凌晨,大片的褐色漂浮物逼近海岸,渔民们拖着网箱,四处躲避却无济于事,渔民们眼睁睁看着活蹦乱跳的鱼顷刻间翻起了白肚皮。拥有65个网箱的养殖户周金四说,赤潮来时没有任何征兆,只见网箱里的鱼突然一齐跳出水面,旋即沉入网底,几小时后他看到的是白花花的死鱼浮在水面,他的鱼有九成死于赤潮。目前死鱼300余吨,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
  杀手何在
  经历了这场灾难之后的渔民至今仍然在问:赤潮究竟是何方冒出的杀手?
  由于温度、盐度、营养料、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的海洋中的浮游藻类爆发性繁殖,呈黄、绿、褐、黑等颜色,大量集结时呈红色,故称赤潮———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赤潮工作组暨中国委员会主席、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齐雨藻教授告诉我们。赤潮曾在世界上多个国家海岸水域发生,在我国的大连湾、长江口、北海、南海都有发生,但此次发生在珠江口海域的赤潮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波及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并仍有向西蔓延的可能。
  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人类还没有掌握它的规律,对于它的发生、发展、消亡尚无充分的认识。但专家们一致认为它的发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环境污染无疑是赤潮发生的头号帮凶!齐教授郑重指出,过度的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失当的围垦、红树林自然生态系统的毁坏、掠夺式利用海洋资源等,都会导致赤潮发生的频率增高、范围扩大、危害加剧。有资料表明,近年来广东海域赤潮愈加频繁,且每次发生的赤潮面积都有增大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广东沿海尤其是珠江口沿海陆源污染物向海洋过度排放,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水改变海洋水质,使海水富营养化,加上气候等原因为赤潮生物创造了快速繁殖的条件。
  监控仍是空白
  记者观察到,尽管大面积的赤潮为各级政府、科研部门及海洋单位敲响了警钟,但有关赤潮预测、预报的监测系统竟是一个空白。众多的渔政、海洋、水产、海监、环保、气象等部门竟没有一家负责分管或联合建立一个监测网络,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已刻不容缓。
  赤潮的肆虐也向我们一向推崇的“三高”农业、“三高”渔业提出了挑战。广东的网箱养殖业在全国领先,其优质渔业产品在全国占据第一。但面对赤潮却暴露出种种弊端,如鱼排密度过大;养殖鱼排泄物、饵料等的自身污染;未能采用间养、轮养的方式等。如何提高“三高”渔业的科技含量,已成为养殖业的急重任务。
  题图:赤潮袭来,渔民只好将网箱沉入深海,海上已难觅鱼儿踪影。赵京安摄
  望着死去的鱼儿,渔民们欲哭无泪。袁旭光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