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何必争办服装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04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近年来,十多个服装生产主要城市打出服装牌,纷纷举办国际性服装博览会或服装节。结果由于过多过滥反倒使前来洽谈生意的外商减少了——
  何必争办服装节
  本报记者 彭嘉陵
  一年一度的北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已降下帷幕。本届展览会面积比上届增加一倍,超过香港时装节,真正成为中国服装第一大展,同时成为世界十大服装博览会之一。
  但是,尽管组委会今年在推进博览会的国际化、专业化方面进一步下了功夫,参展商却只有法、日、意、德、瑞典、韩国、芬兰、秘鲁8个国家和我国香港特区的企业参加,比前几届下降。并且,除巴黎著名时装品牌罗莎作了时装表演外,几乎没有什么世界有名的企业和设计师参加。
  原因何在?
  老外说参加不起
  自1988年天津举办首届服装节以来,全国各地的服装博览会或服装节遍地开花。除北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外,影响较大的还有大连服装节、上海时装文化节共10来家。其中数家带“国际”字样。难怪老外们抱怨“参加不起中国的服装博览会”。他们说,中国的服装博览会太多,太滥,大同小异,看不出各个展览的侧重点。有的时间相距不远,如北京4月举办,上海5月举办,布展来不及,不知参加哪个为好?
  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办时,法国、意大利的著名世界级服装大师瓦伦蒂诺、费雷等来京展示其服装服饰并演讲,在行业内外引起轰动。前几届博览会,美国、日本不少世界著名设计师和著名服装品牌也前来参展。北京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最辉煌时,有20多个国家地区的企业参展。今年海外企业参展的大多是些知名度不高的小企业,而且许多是在中国的办事处等,大都不具备组团能力,故散在各场馆。只有刚刚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同胞仍然一如既往组织了较大的展团。
  作为国际性展览,外商少了就没有代表性,更何况中国服装有近一半市场在国外。办国际性的博览会,为的是促进中外交流和贸易。外商不来,谈何“国际”?
  也是重复建设
  博览会能够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应该说是我国服装业空前发展的表现。拥有4.4万余家生产企业、年产90亿件服装的大国,正在找回衣冠王国的昔日辉煌。但遍地开花的结果必然导致花价下跌。识花者、爱花者毕竟有限,采了这朵便顾不上那朵。
  各地每年举办这么多个服装博览会或服装节,其实也是一种重复建设。如今,各主办者纷纷找各种理由证明自己才最该办服装节或博览会。北京的理由是,博览会由中国服装行业协会主办,是唯一国家级的服装服饰专业展;上海的理由是,上海是金融、商贸中心和全国服装产销主要地区,有特殊优势;大连的理由是,办服装节较早,大连人爱美会穿……有的地方把办服装节或博览会作为振兴服装业从而发展经济的一大战略目标,由政府出面四面出击招商、扩大影响。有的地方招不来外商就转而招内商。又有城市新近加入竞争行列。而竞争的结果是,老外们吓跑了。
  该是研讨对策时
  老外不参加博览会的现实不知是否会让各地争办服装节的人们清醒一些。看看世界著名的服装产销地如何办服装展览,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世界时装之都巴黎有男装展、女装展、童装展等;与之不分伯仲的意大利时装业并不在同等水平上与之竞争,而是独辟蹊径,分别在米兰和佛罗伦萨办青少年童装展、内衣沙滩装展;德国则分别办女装和服饰展、辅料展、运动装展,各有所侧重,互不影响;英国办女装展、设计师时装展……各有侧重,时间也相互错开,互不影响。
  我们能不能也坐下来,认真协商,找到一个较为妥当的办法,拧成一股绳。比如,可以从办综合性的展览改为专业性展览。如近两年上海办了两届中国国际内衣沙滩装及辅料展览,就比较成功,真正吸引了不少国际知名的厂商前来参展和订货。另外,有的地方仅以西服厂家多而出名,也不必办成服装类的综合大展,可否考虑办成西服及西服面辅料展览会?有的邻近城市的服装节或博览会能否合并一处统一招展?
  随着中国服装业迅速崛起、中国服装在世界服装贸易中跃居首位,中国应该有一个受到世人认可的大型国际性服装服饰博览会,像巴黎、米兰、法兰克福、东京、香港一样,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服装中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打破现在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服装博览会的名牌。
  第六届“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上展示的一组参赛作品。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