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研究买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5
第6版(农村经济)
专栏:“老乡”月谈

  研究买方
  □夏珺
  近日,京城各大影院正在上映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这部获11项奥斯卡金像奖的大片引起一些轰动是不足为奇的。令人感叹的是有关这部影片的影碟、画册、名信片、拼图、印有TITANIC字样的T恤、帽子等也如影随形般地出现在市场上,你不能不佩服这些商人的精明。
  我的一位过去的同事前几天从美国回来,聊天中说起美国商业信息之发达。她举了一个例子,她的孩子刚刚出生,马上就有好几家生产婴儿尿片、玩具的厂商将尿片、玩具的样品送到产房,供挑选、试用。原来专门有信息公司通过调查掌握全国孕妇的预产期,然后将这些信息卖给有关的厂商。对市场反应如此敏锐、如此迅捷,研究市场如此之细腻,正是我们许多乡镇企业望尘莫及的。
  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乡镇企业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市场风浪中摸爬滚打”,并津津乐道于此。对这句话要两面看,一方面,它真实反映了乡镇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倔犟的草根”的品格;另一方面,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彼时之市场非今日之市场,那时商品短缺,买东西凭票证排长队,乡企虽有生存之艰难,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不愁卖不出去。如今,我们已告别了短缺经济,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过去津津乐道“生于市场”的乡镇企业正面临买方市场的严峻考验。
  有资料显示,去年乡镇企业的产销率为94%,也就是说,有6%的产品成为库存。可别小看这6%,按产值推算,就意味着有3900多亿元的价值没有实现,没有得到市场的承认,就意味着人力、物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买方市场对企业的考验是无情的,对乡镇企业更是如此。买方市场要求企业比以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需求,一般化、大而化之的了解显然不能奏效。森达集团的老总朱湘桂有个观点非常到位:“要在买方市场中创造卖方市场。”靠什么“创造”?就靠对市场深入、细化、分层次的调查研究苦功夫,比别人更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收入的人群各喜欢穿什么样的鞋。奇迹终于被创造出来了,在整体供大于求的皮鞋市场上,森达皮鞋却供不应求。
  有个比喻叫“萝卜快了不洗泥”。那是因为萝卜处于卖方市场。如今是买方市场,你不但必须洗净泥土,而且要分拣、去皮、讲究包装、送货上门、宣传吃萝卜的好处,研究什么样的人喜欢吃什么品种的萝卜,进而从源头抓起去改良萝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