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拜谒之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3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拜谒之旅
  许大立
  请原谅我用“奔袭”二字来形容此次穿越河西走廊的旅程。唯此才能形象地再现那引人入胜、动人心魄的河西奔突的浪漫经历,才能体验古人的艰辛与今人的幸运。
  行前,主人便已三番五次告诫:兰州至敦煌往返行程二千四百公里,乘坐汽车长途奔波,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
  果然,车出兰州,满目皆是险山秃岭,唯有长满地衣植物的羊肠小道上时有三五羊只晃过。据兰州朋友说,那花纹似的小路真是羊踏出来的,也只有羊才能在那种陡峭的山坡上行走,寻觅那一丝丝一点点维系生命的绿色植物。
  公路几乎与兰新铁路并行不悖。时而穿越一个个涵洞或岔道,时而远离又复与之交会,直到穿越刚刚发生地震的天祝藏族自治县,翻过西路军徒步走过的乌鞘岭山口,才再难见到一列列奔向新疆的客货列车。
  令人更为称奇的是金张掖、银武威,在狭长的甘肃省的腰部,在苍凉的大戈壁中突然出现了这么两大块绿洲,使你顿生北国江南之慨,绿树、水渠、田畴,使我们这些刚从大山里奔突出来的人恍然间有一种飘入仙境的感觉,不敢相信这就是西域,这就是令人生畏的大西北。
  兴许是前人将去敦煌之路写得太荒凉、太艰难,当我们风雨中西出嘉峪关奔向此行的终点,穿越那数百公里大戈壁之时,倒没有了多少古人的感伤与感怀。
  沿途风景虽然单调然而独特,除了浅浅的沙丘便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偶尔也有大片大片的草甸子出现在天地之间,还有星星点点的牛羊。有人说那是海市蜃楼,但波光粼粼的湖水和扶摇直上的龙卷风使你很难否定亲眼所见的一切。
  向往敦煌,这是同行者共同的愿望,枯燥的行程也难掩饰从一踏上河西走廊便蠢蠢于心底的兴奋。然而当我们的座车驶近敦煌,驶入那与中国无数大小城镇无异的弯街曲巷,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时,却感受不到多少佛教圣地的气氛,也没有蛮荒与愚昧的痕迹,如果不是刚刚穿越了四百公里大漠,如果不是那满街的写满敦煌字样的招牌,你的感觉肯定与在深圳或者重庆差不多。此刻你只能感叹中国悠久文化的包容性和现代文明的不可抵御,使人蓦然联想到为什么从席梦思到露脐装只须几周至多几月便已流行全国。
  我们去的6月还不是旅游高峰,但城外的鸣沙山却已游人如织。这是敦煌仅次于莫高窟的著名景点。说实话,我没有听见传说的沙的鸣响,留下印象的倒是那据说是被风切割出来的妙不可言的或者粗犷或者柔和的曲线。赤足登上几百米高的沙山,脚底紧贴着的是燠热的黄沙,心里想着的是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无论游人怎样戏耍,怎样践踏,西域的夜风顷刻便可将那奇妙的曲线恢复得完美无缺,这鸣沙山可真是完善自我的顶尖高手呀!逆光中的月牙泉在沙山的怀抱里显得静谧而明澈,芦苇丛生,水波不兴,只可惜一圈栅栏使你靠近不得,成了鸣沙山下的一个摆设。怅然之余骑一峰骆驼在月光下归去,乔装成沙漠旅人的模样回想历史,却很难真正进入角色。
  从城内驱车去莫高窟只需几十分钟,穿过一片开阔的戈壁来到一处断崖似的山岭之下,见有浓荫覆盖,偶露红檐绿瓦,人们说那就是朝思暮想的佛窟。刺眼的阳光下人流朝圣般涌向崖下的楼房。待等导游引入戒备森严的院内,方知那不是楼房而是已装修成楼宇一般的洞窟。马不停蹄地跟在美丽的女讲解员的后面,匆匆一洞一洞地进出,听她口若悬河地讲经说佛,很崇敬,但也很囫囵,几千年的历史,上万个佛图,绝不可能在一两个小时之内说得清楚。何况她带着我们躲开了许多洞窟。问之,答曰:“正在整修。”进去的洞也只选择纲要说说而已。然而同去的人们并无学无止境的精神,倒是在大门外一个劲地拍照,“到此一游”的劲头十足。我忽然明白了,今日人们来敦煌,既不是来盗经卷,也不是来研习佛学,了愿———是与我一样凡夫俗子们的最真实的动机。
  去敦煌,了了成千上万中国人外国人的西域梦。然而直到我们登车归返时,方才知道这儿还不是西域。“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离敦煌只有九十公里,咫步之遥却未能得去,兴许会成为终生的遗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