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同步规划经济建设与人才培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3
第7版(教育)
专栏: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同步规划经济建设与人才培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沈士团
  把什么样的教育带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思想观念有两类:一类是领导的思想观念;一类是大学校长们、教授们的思想观念。大学校长和教授的思想观念是学校内部的思想观念,校长没有把学校办好,可以撤职。但是领导的思想观念可能会代表一个历史时期,影响一个历史时期,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想也谈一谈这个观念的问题。
  回顾一下50年代。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50年代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抗美援朝,恢复国民经济,建立我国自己的工业体系。他们规划经济发展、建设自己国家工业体系的时候,同时想到了人才从哪里来。所以那时候的观念是经济的发展同人才培养、教育的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投资。那时中央如没有下大决心,作大的教育投资,就没有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就没有今天的冶金工业、石油工业。
  今天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发展高技术产业,向知识经济发展。在规划经济发展时,更要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教育。改革开放20年来,小平同志和党中央在很多讲话和决定里头,把教育和科技、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同样的高度,甚至还要高,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问题是还有相当多的各级领导,对小平同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发展教育的思想和决策,没有很好地理解。因此小平同志的思想和党中央的决策实施得不够。
  比如说投资的问题。中国的大学是政府投资举办的,但政府的投资太少。
  还有,改革开放后,高等院校社会地位变了,套了“官本位”。大学不论大小,都是司局级。50年代不是这样,北京那时农大校长级别最高,三级干部;清华、北大、北航校长是六级。那时他们见谁都可以,现在我们校长要见个司局级干部都困难。
  第三个方面就是大学的自主权太小。专业的目录要一致;政治课的学时是一致的,我们很难有自己的探索;我们的教育大纲是统一的,大家都千篇一律,很不利于创新。我最近碰到MBA(工商管理硕士)招生,MBA的招生分数线划得很死,差一分也不行。后来我们说,面试吧!管理学院院长告诉我,高分的都是大学刚毕业不久的。结果一面试,对经济管理问题一窍不通。他说:“这将来我怎么上课?”中关村一条街的非国有企业家赚了钱之后为了进一步发展,非常需要学习提高,就因为差那么两三分,就给卡掉了。我认为这种制度既不适合市场经济开放的环境,又不符合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要求。
  我们教育界内部也有问题,教育思想观念没有转变,造成管理过死,影响了我们老师创新的思想和教学构思的发挥。
  高等教育要进入21世纪,如果在这些方面的旧的思想观念不冲破,我看只能是原来的模式,或者说是稍微的改头换面,而不是以崭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