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利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2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学金融

  利率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早在西周时代,放贷取息已经十分普遍。放贷人,即资金的所有者出让资金的使用权后,无论自己多么需要资金,也不能在到期前收回贷出的资金,为了弥补这种损失,放贷人要从借款人那里得到一定报酬,这就是利息。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分别用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万分之几(‰。)来表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之间存在换算关系,年利率除以12为月利率,月利率除以30为日利率。
  根据资金借贷关系中诸如借贷双方的性质、借贷期限的长短等内容,可将利率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从而构成了一个密切联系的利率体系。
  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法定利率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利率,也称官方利率,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存、贷款利率等;市场利率是指由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国债二级市场利率等。
  短期利率和中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资金借贷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利率,如同业拆借利率、流动资金贷款利率等;中长期利率是指资金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利率,如固定资产贷款利率等。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合同期内,存、贷款利率不进行调整的利率。浮动利率一般有两种概念。在利率实现市场化的国家,浮动利率一般指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在合同期内对存、贷款利率依市场利率情况进行调整的利率。在我国目前的利率管理体制下,浮动利率是与法定利率相对应的概念,是指由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浮动范围和浮动幅度内,在法定利率的基础上自行确定的利率。目前,我国的浮动利率仅限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和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又称货币率,它是指没有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银行挂牌执行的存、贷款利率。在我国现行利率政策中,名义利率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和符合规定的浮动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利率水平,它等于名义利率减物价上涨率。为了进一步说明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在此以1978年以来一年期储蓄存款名义利率、同期零售物价上涨率为例,说明名义利率、物价上涨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见表3—2)。从1978年到1996年的19年间,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利率的年份有8年,正利率的年份有11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