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打”出来的防伪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2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热点透析

  有人把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商品称为“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
  公害”,我国的制假售假活动也很猖獗,怎么办?——
  “打”出来的防伪产业
  李峰
  “不打不相识”,可以说,人们正是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中认识“防伪”产业的。正如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指出的那样:采用防伪标志,“这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一个好办法,可能走出一条路”。
  尽管防伪产业在我国的出现还只是近几年的事,但这条路子已经初步趟出。目前,我国防伪行业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据有关统计数据,从事防伪技术科研、开发、生产的企、事业单位已达2000多家,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高科技产业群体。
  防伪是个全球性课题
  近代社会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专家认为,假冒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如日本、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在60年代、70年代以及80年代也经历了这个过程。目前,世界范围内每年假冒产品占世界贸易额的5%,约合80亿美元,假冒产品的种类,从航天、计算机、汽车配件到食品、服装、日用品,甚至牙刷、头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防伪打假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建立相应的组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开发出了许多防伪新技术、新产品,涉及光学、生物、化学、电子、核技术等许多学科。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对防伪打假的立法、执法都非常重视,美国国会1983年就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美国产品被仿冒的问题,召开听证会,讨论立法、执法的情况,制定新的法令。
  发展迅猛良莠不齐
  “激光全息”走进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比如食用加碘盐,文化部的音像制品,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师证,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上,都可以看到这种由全国防伪行业协会推荐的防伪技术产品的影子。
  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在我国防伪市场中发展最早,发展最快,企业也最多,目前初步统计已达四五百家,但大部分规模很小,甚至有一些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一次,某地一家防伪总公司的总经理,来到中国防伪协会申请入会。这位总经理直言不讳地说,本总公司具有高水平高技能的仿造能力,任何企业生产出来的防伪技术产品都能马上仿造出来,协会如能吸收其为团体会员单位,下属几个分公司每个都可向协会赞助20万元经费。协会严词拒绝,指出如此公司连最基本的入会条件都不符合,即使赞助200万元也不行。
  生产防伪产品的企业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奉公守法。1996年,一不法港商找到福建宗州太平洋镭射标有限公司,出价上百万元,诱惑该公司仿制海关总署在海关报关单上使用的激光全息模压防伪标识,当即遭到该公司总经理拒绝。
  亟待纳入法制轨道
  针对防伪技术市场不规范,甚至个别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也生产假冒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4年7月成立了“全国防伪技术产品管理办公室”,负责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国防伪技术产品的管理工作。随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发布了《防伪技术产品管理办法(试行)》。
  目前,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技术监督部门成立了“防伪技术产品管理办公室”。全国防伪行业协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已发展团体会员200多家,个人会员10多个。
  目前,各行业主管部门、防伪企业及广大用户都在呼吁加大管理力度,使这个特殊行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尽早纳入法制化轨道。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李传卿最近在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明确表示,国家技术监督局已着手采取措施,首先对伪钞鉴别仪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涉及重要行业、重要领域的防伪技术产品今后都要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今年开始还要将防伪技术产品列入国家监督抽查计划。最终通过制定防伪技术产品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使防伪产业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上图:技术监督执法人员向消费者讲解防伪知识。
  贺洪志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