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糖葫芦与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2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街谈巷议

  糖葫芦与观念
  国家信息中心 毛明轩
  秋冬季一到,北京街头的“冰糖葫芦”便红红火火地畅销起来。有些商贩则是在小三轮车上支起鼓鼓冒泡的“糖锅”,在凛冽的寒风里打出了“现吃现做”的旗子,一串串的果子等着顾客自己去挑去做。
  尽管北京的冰糖葫芦已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但至今仍脱不了祖先的“遗风”:“家庭作坊”生产、“小本生意”经营,没有商标、没有品牌、没有规模,而且人们已习惯于这种传统小吃的露天供给,更没有人对其易沾染灰尘、病菌的赤裸裸弱点提出异议,所以它就天经地义地继续以其简陋、实用存在着。
  如今则不同了,在北京大雅的“馆堂”门口,悄然出现了“老高太太糖葫芦”:每根外面均套着讲究的塑料包装,里面的竹签统一规格,串有10个果球,果球中还含馅,而且在糖葫芦与包装袋里,还有一层糯米纸,防止冰糖与包装袋粘连。这种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的做法,使其成为一种可规模化生产的商品,同时,也为现代营销策略的运用打下了基础,占领了北京1/10的市场。
  “老高太太糖葫芦”的市场创意观念,改变了人们对民间小吃的看法,说明了树立市场意识、转变经营观念的重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