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也说教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30
第7版(职工天地)
专栏:热门话题

  也说教训
  建达
  报载,河南省两个重点项目———中原制药厂和中州铝厂,“贪大求洋”酿成苦果。两企业总投资33亿元,如今负债65亿元,国家遭受巨大损失,职工们也跟着受罪。该省经济理论界人士在总结教训时指出,这两个项目是在行政审批制度下盲目抢项目、争投资、比速度酿成的苦果。
  从经济理论上来分析,这一教训无疑是准确而深刻的。然而从另一角度去看,教训以外还有另外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比如“盲目”铺摊子、上规模,这个教训,几十年来不可谓不多。“盲目”的结果,往往使国家成千上亿的资金打了水漂。当初,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把这种巨额浪费归结于“交学费”一类的宽容中。随着“学费”的越来越贵、交学费的理由越来越无理,忍无可忍的中国纳税人要求撤换、惩处那些败家子的呼声日益强烈。事实上,这些年也确有一些行政官员因“盲目”、好大喜功、玩忽职守等原因丢了乌纱帽。
  但是,前车之鉴,后人不一定都能引以为戒。有些人脑子里原本就缺少一点国家、人民利益意识。像河南那两个重点项目,明明引进条件不成熟,明明工程建设应“由小到大、分步实施”,可那些手握决策权的行政官员却偏偏要“贪大求洋”,先把国家数十亿资金扔进去再说。这种极不认真、极不负责的态度,难道仅用“盲目”二字就能解释得了吗?
  出了问题,总结教训,这是应该的。然而,现在有些人一总结教训,就把责任推给上面,似乎他们不该负责。这就令人费解了。从根本上改革现行投资融资体制,是我国总体改革事业的一部分,这是不容置疑的。正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但是,无论是在改革前还是改革中,责任总是要有人去负的。不能因为改革还没有到某一步,责任者就可以逃避责任。这只能让那些渎职的官员有恃无恐,令渎职事件屡禁不绝。恕笔者直言,在总结教训的同时,有关部门一定不可不追究责任者,特别是主要责任者的责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那种让大家触目惊心的错误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