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面对灾难的尴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5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面对灾难的尴尬
  5月20日凌晨,记者在内蒙古阿尔山扑火前线指挥部到处寻找通讯工具,前指只有两部摇把子电话。最后硬着头皮找到副总指挥:本报快要截稿了,用您一会儿海事卫星电话。这是从北京防总带来的仅有的一部现代化设备。当口述完最后一句话,除了指挥部外,所有的电灯全部熄灭。
  林区经济条件困难,林业职工人均月工资不足200元,几个林业局已经17个月左右没发工资了。
  现代化在防火体系里只是久久期盼的计划。在这里,无电、没电话,更毋庸谈移动电话了。火情通过摇把子传到北京,命令通过摇把子发向前线。此次扑火摇把子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记者深深感到,改善林区防火条件是当务之急,否则,省了钉子烂了椽子。
  目前,国家每年森林防火经费仅仅4500万元,一场阿尔山林火损失得以亿元为单位计数,而每年全国林区大大小小森林火灾10000多起,也就是说,每起火灾救、防经费4500元,仅够一架直升机飞6个小时。投资严重不足是老话题,但面对天灾,需要重提,高新技术设备本身就是生产工具,就是生产力。
  上图:扑火一线通讯枢纽的家当——两部摇把子。
  本报记者 周泓洋 摄
  左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只能通过卫星电话协调云南空运洒水外挂件。丁波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