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13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华人民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一轮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重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解决产业化链条上诸多环节联接的问题,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从江西南丰蜜桔产业化的实践看,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公司、基地、农户三者以产权为纽带,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一体化
  由于我国农村现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公司、基地、农户三者的利益关系,既保护农民的利益,又使公司有利可图,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关键。
  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我们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积极推广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这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这就是公司、基地、农户三者,通过以产权为纽带联接在一起的一种紧密型组织形式,即:公司与基地、农户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组成经济实体,基地将现有资产评估后折股加入公司、农户向公司入股,公司再向基地参股,收购基地部分产权,通过“折”、“入”、“参”股,将三者结成利益相关的共同体。公司因向基地参股,使公司不仅有稳定的产品生产基地,而且有一块稳定的收入,同时,也促使公司关心支持基地的建设,关心农副产品的生产、科研和加工;农户因向公司入股,就成了公司的股东,公司的兴衰也就与农户的利益紧密相联,农户也从公司的股份中得到第二次收益,即第一次从出售农副产品给公司,在生产环节中获益;第二次又作为公司的股东参与公司的分红,在流通、加工环节中获得平均利润。这样,公司跟农户利益相协调,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就成为经济上真正凝聚农民的组织。也只有这样,公司加农户的“加”才能加得牢固,加得紧密,加出效益。
  二、生产、加工、销售三环节环环相扣,同步发展,实现农工贸一体化
  在产业化链条上,生产是基础,加工是重点,销售是关键。要以销促产、以工保农,环环相扣,不可偏颇。实践表明,生产、加工、销售这三方面都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标准为起点、以效益为目标,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要在抓好农副产品初加工的同时,着重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心培育加工企业。发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不仅可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确保农民丰产丰收,而且可以将农副产品分类分级,档次稍差的用于加工,解决市场上以劣充优问题,达到优质优价。可见,抓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是农业产业化重中之重。培育和发展加工企业要把市场摆在首位,培植拳头产品,以发挥加工企业的牵动作用,要走科工联姻之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目前,在农副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生产者千家万户面对市场,市场信息不灵,少数运销户利用自己掌握的市场信息,在产地压低收购价,在销地无序竞争,流通环节的好处农民无法得到,造成农民丰产不丰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引导农民自愿加入股份合作性质的销售公司,公司将单个运销户统一组织起来,按区域建立销售中心和直销点,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对外宣传。加入公司的农户利用销售公司,将产品委托公司销售。销售成本采取实报实销的办法,由股东大会决定按比例提取,销售利润按股分红,即按股转移给农户。
  三、科研、示范、推广三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强化服务功能,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科研与推广的结合主要是功能的结合,其结合点是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推广应用,而科技示范是这种功能联接的载体。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应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建设,并将其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应成为促进科研与推广结合的主导力量。为此,企业要建立科研机构,并与大中专院校和科技机构结成科工联姻体,不断研究良种良法,研究产品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公司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科技开发经费,增强科研开发实力。在抓好科研的同时,企业应与县农技推广中心、基层科技站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推广网络,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使实用技术进入千家万户,真正实现科技到家到户。要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为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创造条件。通过示范区的辐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接受科技成果的辐射,从而提高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作者为江西省抚州地区副专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