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外籍院士 科技交流的使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外籍院士
科技交流的使者
  本报记者 任建民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上,13名国外科学家分别被两院聘为外籍院士。两院院士们根据这些国外科学家的学术水平和对中外科技交流的贡献,进行推荐,再经过严格的比较与评审,最后确定下来的。比如这次中科院的8名外籍院士就是从28位有效外籍院士候选人中挑选出来的。
  一般来说,被聘为外籍院士的都是各学科的世界性带头人,其在各自的国家都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这也是外籍院士能够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这次两院聘请的外籍院士对加强中外国际科技交流的作用来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们经常来华讲学,带来了国际最新学术动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法国的比·蒂奥莱教授从1980年以来20多次来华讲学,并先后4次约请法国科学家20多人带来实验材料举办短期学习班,为我国带来最新的科学实验技术。他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医学科研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为我国健康大敌——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作出了高水平的贡献。
  二是积极创造条件,为我国科学家出访提供便利。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伯奇费尔教授把中国大陆地质、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形成深化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近10年中,我国20多名科技人员通过他的邀请或资助赴国外合作研究、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
  三是与我国建立联合研制项目,促进了我国科学水平的提高。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航天动力学家巴丘卡耶夫5次来华讲学,并积极为国外与中方合作牵线搭桥,利用其在航天界的威望和关系促成了不少项目。
  四是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人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的迈克·盖尔教授先后为我国培养了近20名高水平的研究人员,他们回国后在发展作物基因组及分子标记研究方面起到了骨干作用。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奥地利大地测量学家莫里茨教授先后为中国培养了5名博士研究生。
  外籍院士,正成为中外科技交流的使者受到重视,相信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会被聘为外籍院士,中国与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也会越来越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