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构筑标志设施 营建艺术氛围 淮阴文化建设双管齐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构筑标志设施 营建艺术氛围
  淮阴文化建设双管齐下
  本报讯 记者卢新宁报道:对于地处苏北、经济并不富裕的江苏省淮阴市来说,近年来街面上不断出现的那些气派的文化设施令人印象深刻:5000平方米的淮阴博物馆拔地而起,3600平方米的清江影都设施先进,修饰一新的淮阴市新华书店宽敞明亮的店堂……与此同时,淮阴市的文化艺术产品硕果累累,屡屡夺奖,呈现了文化建设硬件软件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淮阴市在建设小康文化上大下功夫,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5年间建成文化网点877个,各县市区城区相继建起了图书馆、文化馆、新华书店、博物馆、纪念馆等一批重点工程。1997年淮阴市政府加大投入,从本不宽裕的财政中先后拨款近2000万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市区先后建起了清江影都、群艺馆、博物馆等标志性工程,使淮阴市的文化设施由简陋型逐步向标志型方向转变。他们还筹资帮13个乡镇解决了无房、危房文化站问题,建起了4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楼。全市仅1997年就新增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相当于前5年建筑面积的总和。
  与此同时,淮阴市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也硕果累累,近年来连续有10多部创作类剧本获省级以上奖励,戏剧连续两届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受市民欢迎,并且水平逐年提高,1997年该市群艺馆创作演出的戏剧小品《路在脚下》一举夺得文化部颁发的群星奖金奖。文化艺术建设由普及型、低水平逐步向提高型、精品化方向转变,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在满足群众需要、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上起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