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我国海洋生态亟待保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海洋生态亟待保护
  新华社记者 李术峰 本报记者 赵永新
  沙滩跑了,灯塔下海了,原来的海岸不见了——5月下旬,记者赴海南采访,当地人向我们讲述了文昌椰林湾10年间的海陆变迁。据介绍,90年代以来,这里的部分群众受眼前利益驱使,滥采乱炸珊瑚礁,用来制造工艺品和烧石灰。沿海珊瑚礁形成的天然屏障被严重破坏后,潮汐随之长驱直入,冲蚀海岸,转移沙滩。记者在椰林湾看到一座红色“椰林湾碑”立于碧海中,据介绍,几年前它还是一个灯塔,后被海水淹没,改建为石碑。海南广播电台的一位记者保留了几年前在灯塔下拍的照片:那时,灯塔位于距海水100多米的陆地上。如今,碑浸在了2米深的海水中,距岸约有200米。
  “珊瑚礁不但保护了海岸,在维持海南人民的世代繁衍方面也功不可没。”身兼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院院长的杨坤汉告诉记者:“珊瑚礁是海洋高生产力生态系统之一。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虾、蟹、贝、螺、藻及各种鱼类大量繁殖栖息,而珊瑚礁对维持这一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记者查阅资料得知,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区——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为保护以鱼类和珊瑚为主的海洋生态系统,80年代初即建起了海洋公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我国国家海洋局1990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珊瑚礁已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海南岛沿岸珊瑚礁的严重破坏已导致一些海岸蚀退,椰林倒伏,港口航道淤积,海洋生物资源显著减少。据了解,几年来,破坏珊瑚礁的行为在海南并未得到完全制止,而海南的另一海洋高生产力生态系统——红树林的数量近年来也在急剧下降。海南古有“万亩红林养万人”的说法,但今天红树林被毁,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靠海吃海的老百姓出海打鱼常常空手而归,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禁止毁坏海岸防护林、风景林、风景石和红树林、珊瑚礁。”这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明确规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沿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开发强度日益增大,海洋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为活动造成的海洋自然生态破坏现象十分普遍。结果必将导致大范围海岸侵蚀、淤积,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减少物种的多样化,加剧自然灾害的程度。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从事环保工作逾30年的曲格平深明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对中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陆地资源日渐减少的今天,海洋开发正成为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生命线。”无疑,生命线的保护亟待有关法律、体制的建立、健全,亟待环保意识、生态观念的深入宣传和普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