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不争“评时”重“平时” 北京朝阳区加大“青年文明号”监督网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2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不争“评时”重“平时”
  北京朝阳区加大“青年文明号”监督网络
  本报讯 近百名离退休老干部应聘为“青年文明号特约监督员”活跃在公交、商场等服务窗口,不同行业的133部服务监督电话向社会公开———这是北京市朝阳区团委为保证“青年文明号”的创办质量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近日,一些光顾朝阳区“文明号”服务单位的人们说,这里的“青年文明号”名副其实,不是一阵风。
  目前,朝阳区共有133个“青年文明号”,其中国家级4个,市级26个,并涌现出了3000余名“青年岗位能手”。
  为了保证“青年文明号”评时与平时一个样,朝阳区团委对其加强管理并进行社会监督。1997年,团区委除继续聘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青年文明号特约监督员”外,又一次向区老干部局发出聘书和监督卡片,聘请了98名老干部担任“青年文明号特约监督员”,并将全区133个“青年文明号”名单及监督电话刊登在《朝阳报》上。团区委还定期开展“青年文明号服务卡”进万家活动,引入社会化考评;同时,不定期召开“青年文明号特约监督员”座谈会,了解情况。根据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他们对全区文明单位和“文明号”进行审评,实行动态考核,名不副实者,限期改正,直至摘牌处理。对已享有荣誉称号的“青年文明号”,在监督中实行白、黄、红单警告制度,发现不能达标的先进集体,视情况给以警告或撤销其荣誉称号。(刘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