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内强管理 外拓市场 长抓质量 兖矿集团抓结构调整促经济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7-25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先进 振奋精神 再创佳绩

  内强管理 外拓市场 长抓质量
  兖矿集团抓结构调整促经济效益
  本报讯 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瞄准“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集约生产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强化管理和提高效益为中心任务,集中精力抓好“三改一加强”的整体推进,促进经营机制的重大转变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1996年、1997年,这家公司销售总额分别达到60.3亿元、67.29亿元,实现利税分别达到12.24亿元、13.66亿元,连续两年取得全行业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第一。
  为使矿区长盛不衰,兖矿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以煤为本,煤与非煤并重”,作为兖矿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一是把煤矿矿井及洗煤厂以外的产业分别拿出来,同国际同类矿井及煤以外的产业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兖矿在规模、管理、素质、效率、效益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找准赶超的主攻方向。二是把“非煤”置于与“煤”并重的地位,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替代产业。他们以市场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通过优先安排资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鼓励兼并联合等措施,使非煤产业销售收入迅速增长到25.5亿元,占企业销售总额的37%。煤炭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和非煤产业的规模发展,为企业内部的人员分流创造了条件,到1997年末,原煤生产人数由1990年的2.45万人减少到1.56万人,净减8900人;7年来,非煤产业吸纳安置生产一线分流人员和待业青年10654人;综采队个数由1993年的平均16个减少到7个。兖矿集团初步找到了解决国有大中型煤矿用人多、效率低、效益差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国家放开煤炭价格以来,兖矿坚持处理好开拓市场与苦练内功的关系,把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实力的着眼点放到强化内部管理上,实行煤炭、水泥、焦化等产品的全员全过程管理,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4个综采大矿等8个生产经营单位获得ISO—9000(9002)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企业资信等级被评定为“AAA”级。面对国内煤炭市场饱和的实际,兖矿做出了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抢占国外市场的决策,1997年煤炭出口量由1990年的20万吨猛增长到497万吨,增长23.8倍。
  今年以来,兖矿集团公司深入贯彻国家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加大“三改一加强”的整体推进力度,在国际煤炭价格继续下降、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保持了商品煤产量、效率、销售收入增加,吨煤成本降低的稳定发展势头。今年前6个月,实现销售收入29.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9%;原煤生产人员效率达到8.19吨/工,较上年同期净增0.65吨/工;实现利税4.7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利润2.14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