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石学海:牵着骆驼闯影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9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艺坛撷英

  石学海:
  牵着骆驼闯影坛
  刘红
  《白骆驼》,这部九七岁末出世的新片,为1997年中国电影创作的整体形象抹上了异彩生辉的一笔。影片还未公映却已在电影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影片导演石学海的名字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1985年,脱下铁道兵军装的石学海调到大连电视台,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聪儿五岁》,就与“飞天”奖结缘,再导电视剧《山不转水转》,又获“飞天”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面对成功和荣誉,他期待着自己的创作能有一个大的飞跃。1990年,石学海如愿以偿跨进了北京电影学院。从电影学院出来的石学海仍难以忘怀军旅生活,他要为同一军旗下的战友吟唱一首青春之歌。于是他拍出了《中国士兵谣》系列剧——《一个姑娘三个兵》、《两个姑娘两个兵》、《三个姑娘一个兵》。在这些作品中,他塑造了一个个可亲可爱,具有鲜明性格的战士形象,而且在构图、影调、氛围、音乐等表现形式上展示了自己日臻成熟的“诗化”风格。节目播出后,再次获得“飞天”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去年夏天,在人们对电视连续剧《长征岁月》的赞誉声中,执导该剧的石学海却已开始了新的航程,在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白骆驼》中出任编剧(合作)和导演。这是一部颂扬伟大母爱,讴歌民族团结的影片。怀念母亲,歌颂母爱是影视创作经久不衰的主题,中外银幕荧屏已不乏成功之作。被电视成就了的导演石学海为什么要“自讨苦吃”,拍起电影来,而且是一部有关母亲与孩子的电影呢?石学海坦言,作为电影学院培养的导演,他一直想拍一部好的电影,经过几年的准备,今天才得以梦想成真;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任何时代都有值得大书特书的母亲的故事。《白骆驼》里的蒙族姑娘苏日娜,为了六个汉族孩子,她牺牲了自己的爱情,终身未婚。这个伟大的女性具有所有母亲的崇高品质,又有着鲜明的蒙族妇女的个性特征。石学海相信,他塑造的“这一个”母亲将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风采进入人们的视野,走进人们的心中。
  石学海拍片的进度非常快,一部《白骆驼》实际拍摄工作日仅二十八天。有人说他拍的是“电视电影”,对影片的艺术质量表示怀疑。石学海以为速度和质量不能简单画等号。重要的是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细,导演要“胸有成竹”,拍摄中科学安排时间。他说,电影要走出“纯艺术”的象牙塔,导演必须考虑市场回报,在确保艺术质量的前提下,想法缩短拍摄周期,降低成本。电影电视优势互补没有什么不好,只要能多快好省地生产出影片,任何方法都不妨试试。第一次拍电影的石学海,目光已经超越了原来意义的导演只管艺术创作的单一范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探索电影的出路。
  作为电影处女作,石学海的《白骆驼》拍得精细、洒脱而内涵丰富,赢得先期看过影片的人们高度赞赏。他用作品证明,他不仅拍电视能佳作迭出,拍电影也是一把好手。
  电影,那是石学海心中一片充满生机的绿洲,如今他为这绿洲牵来了一峰耀眼的白骆驼。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