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十八台作品在京亮相 话剧舞台不萧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9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

  十八台作品在京亮相
  话剧舞台不萧条
  本报记者 刘玉琴
  岁末年初,首都舞台话剧演出不断。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八台经典剧目和1997年新创剧目轮番在首都剧场、人民剧场、市工人俱乐部等十二个场馆竞相展演,令人目不暇接。文化部、中国文联共同举办的这次纪念中国话剧九十年活动,再一次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中国话剧取得的成果。
  广州话剧团的《男儿有泪》,以一座倾注着开拓者数年心血的科技大厦出现突发性沉降和倾斜事件为切入点,透过一群改革者面对权与法、情与法的争斗以及个人荣辱和历史责任的冲突与选择,揭示了在建设现代化物质世界的进程中,塑造具有现代文化内涵的人格是何等重要。
  沈阳军区前进话剧团的《炮震》,在深刻反映军队迈向现代化之际不同观念之争的同时,又以现实主义的勇气正视了一些官兵文化素质太低,不能适应高科技战争需求的现状。虽然他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军人,但最终不得不以悲剧形式被淘汰出局。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出的《虎踞钟山》已是第二次进京,描写了刘伯承在建国初期创办军校的故事,人物形象鲜活,戏剧冲突也漂亮。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全是北京人》,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的《兵妹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尊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船厂岁月》,南京市话剧团的《大江奔流》等,也都以新颖的视角,敏锐地揭示出在时代变迁的激流中,人们思想、性格、情操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除了反映现实题材的剧作之外,福建省人艺的新编历史剧《沧海争流》,写个人恩怨又超越个人恩怨,天津人艺的《蛐蛐四爷》,编织了一幅清末民初津沽历史风俗画卷,别有一番动人之处。
  如此之多的话剧,集中来北京展示,一方面是纪念中国话剧九十年,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当代话剧仍在发展这一重要现实。
  (下图右为《蛐蛐四爷》剧照。下图左为《大江奔流》剧照。)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