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用作品本身说话的优秀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09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文学访谈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陈昌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说,茅盾文学奖只授予那些——
  用作品本身说话的优秀创作
本报记者 王力军
  受文学界瞩目的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日前在京揭晓,王火的《战争和人》(一、二、三部)、陈忠实的《白鹿原》(修订本)、刘斯奋的《白门柳》(一、二部)和刘玉民的《骚动之秋》获此殊荣。为使读者对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记者采访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陈昌本同志。
  记者:您认为本届评出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以及对四部获奖作品在近年创作中的基本估价如何?
  陈昌本:这次评选出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应该说是题材比较广泛。四部作品涉及革命历史题材(《战争和人》)、当代农村改革题材(《骚动之秋》)、古代历史题材(《白门柳》)和农民命运题材(《白鹿原》)。至于对这四部作品的基本估价,评委会认为,它们基本上反映和代表了1989年至1994年这一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收获。
  记者:众所周知,《白鹿原》这部作品在文学界颇有争议,这次它以修订本参评并获奖,请您对此作一说明。
  陈昌本:关于对《白鹿原》(1993年初版)这部作品的评价,曾经存在过一些争议。本届评委会本着实事求是、对作者和作品负责、对文学界负责的精神,详细讨论和推敲了各种观点,得出了接近于一致的结论。评委们认为,从作者的整体思想倾向看,从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生活呈现出的历史发展趋势看,《白鹿原》不存在政治倾向性的问题。而作品中儒家文化的体现者朱先生这个人物关于“翻鏊子”的评说,关于“国共之争无是非”的评说,以“纯客观”的态度加以表现,可能引出误解,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廓清。另外,一些与表现思想主题无关的较直露的性描写应加以删改。经与作者联系,评委会了解到,作者本人也已经意识到这些需要修改的地方,准备最近借重版之机作出处理。作者表示同意评委会的意见。这样评委会认为,根据实际情况,以《白鹿原》(修订本)作为本届参评作品是适当的,更符合作者本意。
  记者:1989年至1994年是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丰收期,与本次获奖的《白门柳》齐名且创作质量相当的历史小说创作还有不少,《白门柳》的当选说明了什么?
  陈昌本:刘斯奋的《白门柳》(一、二部)浸透着东方文化的气韵和风采,人物形象生动,文笔凝重精致,是一部典型的文人历史小说。的确,这几年历史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评委们在选择上颇费踌躇,最后通过投票选定了《白门柳》,它的获奖可视为对当代历史小说创作整体成就的鼓励。
  记者:就社会影响和在文学界的影响而言,这四部获奖作品中,《骚动之秋》似乎要弱些,评委会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如何?
  陈昌本:刘玉民的《骚动之秋》是一部较早涉及农村改革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品塑造出众多活跃在农村现实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新旧交替、蓬勃发展的历史趋势。需要承认,在1989年到1994年这一时期,反映当前改革现实的长篇小说创作还不够多,质量上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即使是《骚动之秋》,其艺术上也还存在一些弱点,比较起其它三部获奖作品显得分量略轻。评委会意识到了这一点,同时认为,《骚动之秋》的作者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努力是可贵的和有成绩的,应给予充分肯定。
  记者: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已经结束了,本届评委会对广大作家们和文学创作界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陈昌本:这次评出的四部作品,都不是浮躁之作,都是作家经过长期思索、辛勤笔耕收获的果实。王火写《战争和人》用了近四十年,“文革”中一百二十万字的第一稿被毁,“文革”后重新再写。创作第二部过程中患严重脑震荡、一只眼睛失明,仍坚持不渝。刘斯奋把《白门柳》的写作作为一生中从事的主要事业对待,投入全部可利用的时间,已花费十七年精力。陈忠实为写《白鹿原》在深入生活和潜心创作上下的功夫更为人们所熟知。刘玉民的《骚动之秋》也是作者三年艰苦劳动的结晶。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结果向广大作家和文学创作界表明,茅盾文学奖只授予那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用作品本身说话的优秀创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资产新闻实业有限公司决定对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和儿童文学奖做独家捐助,我代表文学界对他们表示感谢。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