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洞庭涛涌正气歌——千里大堤上的战斗堡垒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04
第1版(要闻)
专栏:

  洞庭涛涌正气歌
  ——千里大堤上的战斗堡垒纪实
  本报记者 刘工践 吴兴华 郅振璞 刘磊 周立耘
  历史将浓墨重笔书写这一天:1998年8月20日。是日,长江第六次洪峰通过湖南境域。
  230万三湘儿女,3万多名人民子弟兵,奏响了一曲奋战“世纪之水”的正气歌。这浩然正气来自参加抗洪抢险共产党员的特殊品质,来自耸立在千里大堤上的战斗堡垒。
  用党中央的号令武装党员,凝聚人心
  “把党组织建在堤上是抗洪斗争的需要。”湖南境内3000多公里长江堤段,都有党的基层组织。临湘市防汛指挥部成立了临时党委。
  千里大堤上的战斗堡垒依靠的根本是什么?是党中央发布的抗洪动员令和一系列指示。江总书记8月14日视察湖北抗洪抢险的重要讲话,朱镕基总理在湖南、湖北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他给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省长杨正午打电话的指示精神,以及李瑞环同志视察湖南时的讲话精神,都是通过临时党组织及时传达到守堤将士的。
  每当湖南抗洪的关键时刻,三湘儿女都能聆听到中央领导的声音,目睹到他们的身影。这极大地激励了千里大堤上的百万抗洪将士。
  湖南省委十分重视抗洪一线的组织动员和思想政治工作。针对防洪大堤已在高水位下浸泡了50多天,省委及时地提出抗洪要查重于防、防重于抢。
  第六次洪峰过后,针对守堤大军人困马乏,省委又提出千万要克服麻痹松懈情绪。这都有力地加强了一线战斗堡垒党的建设。
  用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团结群众
  7月26日,被称为洞庭第一险的华容县团洲垸岌岌可危。岳阳市委书记张昌平来到大堤,问乡村干部:“你们有没有信心?有信心的都给我留下。”结果,没有一个人退缩。一个、两个……共产党员纷纷跳入水中,3000多名群众也跳了下去。
  两个月的摸爬滚打使省委一班人个个都晒成了“黑非洲”。省委书记王茂林在抗洪最危急的关头,三赴北间堤,四上洪山头。第六次洪峰到来之前,他再次亲临岳阳指挥;省长杨正午在抗洪期间坐镇省防指。第四次洪峰过后,他赶赴华容长江堤段主持召开现场会。会议提出“思想上不能有一丝一毫麻痹,力争不再溃一堤一垸。”
  晕倒在麻塘垸大堤上的岳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罗典苏,在医院醒来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第五根桩打好没有?那两处管涌堵住没有?”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段堤。7月29日凌晨,狂风暴雨撕扯着路城垸大堤,一段大堤突然塌方。在1996年抗洪抢险中火线入党的李四平第一个跳进水中。大堤再次塌方,将李四平埋了个严严实实。当大家七手八脚把他从土中抠出来的时候,他已七窍流血,昏迷过去。
  每当危急的时刻,都有共产党员组成的敢死队。7月22日,国家重点工程——石门电厂告急。由60多人组成的“党员敢死队”率领1500多名群众殊死战斗,保住了电厂。
  关键时刻见党魂。许多个体户党员、下岗职工党员,甚至已办理移民手续,即将出国的党员,以及身患绝症的党员,他们都放弃小我,奔赴大堤。云溪区路口镇共产党员、个体户田祖贻,组织了一支由15位个体户参加的义务运输车队,拉运抢险物资;已经停薪留职两年,并办理了移民加拿大手续的易湘琢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保卫家乡的职责”;身患鼻癌的钱粮湖农场干部陈可鉴跑到大堤上一干就是近两个月。农场党委书记几次强行让他下堤,但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干下去。”
  在江南垸采访时,市委书记给记者介绍了一位老人:“这是我们的老水利局长,今年已经73岁了,本来已被疏散到丘岗安全地带,但他还是跑来。”我们只匆匆见了一面,书记没有介绍他的名字。但正是这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共产党人,构筑着搏击风浪的中流砥柱。
  8月20日,记者在华容县塔市驿遇到了75岁的老人黎忠孝,她亲身经历过1931年和1954年洪水,她说:“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但大堤都没有垮,还是人民政府好,共产党好。”
  用严格的责任制、严明的纪律提高战斗力
  千里大堤上的坚强堡垒之所以有战斗力,就在于它有严格的责任制、严明的纪律。
  动员百万之众上大堤,决非易事。今年,除省委书记、省长外,省委其他3位副书记储波、郑培民、胡彪分别在岳阳、常德、益阳3个抗洪主战场直接指挥。各级领导都明确了责任,省包市、市包县、县包堤垸,建立了层层责任制,加强千里大堤上的战斗堡垒。
  大堤上的党组织除能批准火线入党的党员外,常德市委还赋予了北间堤临时党委3项权力:职务任免权、立功批准权、组织处分权。
  大堤上的堡垒保证了抗洪抢险的胜利,滔滔洪水更锤炼了千里大堤上的战斗堡垒。
  岳阳市委“一班人”,汛期前,他们就未雨绸缪,不仅进行组织动员,而且从物质上积极准备。考虑到从外地运砂石路途遥远,他们在湘阴、益阳组织了4个采石队,为长时间的抗洪抢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抗洪中,他们严防死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保住了大堤。8月20日,正在采桑湖大堤上指挥抢险的市委书记张昌平突然晕倒,省委书记强令他下堤休息。次日他拔掉吊针,又返回大堤。市长周昌贡白天处理日常工作,夜晚还经常上堤巡查险段,处理险情,甚至通宵达旦。
  严明的纪律是堡垒战斗力的保证。7月3日凌晨,华容县小集成垸水位还没有达到1996年的水位,大堤就被冲垮。华容县委在研究这一问题时,认为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应绳之于纪律。岳阳市委认为,负责小集成垸防洪的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也有责任,也应给予处分。这一决定引起很大震动,对以后整个防洪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岳阳市规定,凡没有达到1996年水位就垮堤的,没有报险处险就垮堤的,抢险中没有经市指挥部批准就撤退的,在退水期垮堤溃垸的责任人从严查处。全市先后已有50多名干部因此受到纪律处分。
  负责岳阳堤段的省委副书记储波,深入实际,指挥有力,巡查一线大堤的路程逾万公里。他对记者谈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公式:精神+物质+组织=抗洪的胜利。大堤上的堡垒,不正是这样率领守堤大军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转危为安的吗?
  用赤胆忠心谱写新时期的爱民曲
  不论是在益阳市南县的育乐垸大堤,还是在岳阳市华容县的长江大堤,经常可以看到抗洪人群中有红飘带在飘动。它成了800里洞庭又一亮丽的风景线。
  这红飘带是株洲预备役师“党员突击队”的标志,他们的右臂上都系有一条红飘带。政治部干事易长运的妻子生小孩,没人照顾,领导让他回家看看。小易说:“洪水一天不退,红飘带一天不回。妻子生下的小孩,就取名叫‘抗洪’。”增加人民子弟兵这个抢险突击队,千里大堤的堡垒更加坚强。
  军旗转战三湘,将星闪耀洞庭。当年解放战争,党中央、毛主席一声令下,百万雄师过大江。今天,为了搏击洪水,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布命令,调兵遣将,在长江两岸集结建国以来最多的解放军将士。仅云集湖南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就达3万多人,将军16人。在三湘大地的部队,有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上甘岭英雄部队和老山高炮连。8月19日,江南垸大堤出现漫水,情势危急,湖南抗洪“前指”领导、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文国庆中将、政治部主任张国初中将,闻讯后火速奔赴现场,调整部署,指挥抢险。从晚上8时到第二天凌晨4时,战斗才结束。20日麻塘垸大堤滑坡,前线告急。两位将军不顾劳累又赶到现场。
  军民鱼水情,在大堤上更加熠熠生辉。“抗洪英雄”高建成牺牲后,文副司令员、张主任等来到湘阴县南湖洲镇,看望76岁的英雄母亲杨友秀,并把一块“抗洪英雄的好母亲”的牌匾和慰问金送给了老人。感动得老人当场把自己的另一个儿子送到了大堤,随部队参加抗洪抢险。
  当南县南汉垸保卫战进入关键时刻,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徐和顺在当年被日本侵略者杀害活埋3万名同胞的厂窖镇,发现了一处特大管涌,他第一个跳进水中,指挥填石封堵。南汉垸保卫战被美国媒体称为“抗洪奇迹”,许多旅美华人纷纷捐款捐物,表示不忘乡情。
  洪水来时,解放军驾驶的一叶叶小舟,被老百姓誉为“风口浪尖上的生命之舟”。
  塔山英雄部队舟桥团共产党员李长志,驾驶冲锋舟在滔滔的洪水中解救了1400多名群众,在安乡县纺织厂的屋顶上又救出了被洪水危困3天3夜的女教师周运兰。他的英雄事迹受到了李岚清副总理的赞扬。
  8月20日,富有英雄传统的北京军区某部的封堵决口突击队,投入麻塘垸抢险战斗。记者赶到现场,目睹了这支部队的战斗风采。率队的邱金凯少将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边用手擦着满头大汗一边说:“为了保护湖南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把这个险情处理好。”
  这,就是新时期抗洪抢险的“最可爱的人”。
  洞庭一股英雄气,沛然回荡天地间。城陵矶就像无言的证人,她记录了浩浩长江的百年沧桑。但在世纪之交的1998,她却目睹了百万抗洪大军的英武、胆识和实力。她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的治水,必将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