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追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04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创作手记

  我们的追求
  电视剧《毕业生》导演 李源 张晓春
  历史将会公正而庄重地记载中国改革开放、文明振兴的伟大时代。我们是这个时代的成员,我们清楚地听着它的呼吸,感到它的脉搏,看到它如何在痛苦中挣扎、在奋斗中喘息、在拼搏中奋进。
  《毕业生》只是这个时代生活的沧海一粟,我们力图透过它、透过阳光的折射表现出社会的发展过程。“任何形式的艺术,不可能再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作品的力量在于使人由这一个联想到那许多。”这是艺术大师们的体会,也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那么,电视剧《毕业生》表现什么呢?它通过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二十年的风雨历程、感情纠葛,表现了这一代人与新时期同步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一个人也在发展变化。人过中年双鬓渐白之时,是否失落了当年的纯真?是否已消隐了青春的梦想?是否每一个人能够清点一下身后的脚印,在成长中反思自省?我们思考的初衷就是将这些思考用最平常的故事相互地表现出来。
  我们意图从正面表现中国处在转型时期人的人格上、感情上更纯粹的一面。老一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对民族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那么,在商品经济无所不在的今天,这一届大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正义感、崇高感、英雄感,更显得难能可贵。我们把表现“崇高”当做一项使命,因为崇高总是具有感召力的,这种感召力是不可抵御的。这也是我们对目前有些“消解崇高”的文艺作品有意识的一种反驳。
  当我们在拍摄中表现这些思索时,我们力求谨慎地躲在故事后面,让剧中人物和情节事件本身的内涵思想,以及细节闪出的火花来完成它。
  剧中人物从过去的年代走来,均有年龄跨度。因此,我们要求演员在把握好基本性格的前提下,注意年龄感、身份感、变化感。变化不是突变,而是渐变。我们要求演员:一要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与时代、空间的关系;二要将注意力集中到细节的感染上。没有表演的表演,不能称之为表演艺术,但落在屏幕上的表演又决不能露出表演的痕迹。我们强调演员要设计准备,但表演要回到生活本身的原始状态中来。
  努力拍成一部内涵丰富、情节紧凑、语言真实、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且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快节奏地、跳跃式地展现发展阶段与足够的内在张力相结合;大写意与细腻地展现人物内心相结合。这是我们对整部作品的艺术追求,至于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多少,这还得由观众来评说。我们力图表达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真诚和勇气陪伴我们的整个创作过程。我们相信,只要让我们的心与观众的心趋于同一律动,只要我们和着时代的脉搏,我们的努力便不会徒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