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话说石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04
第12版(大地周刊·周末副刊)
专栏:文史小品

  话说石鼓
  赵洛
  北京东城国子监大门内,两旁列有十个石鼓,被公认为镇国之宝。古代石刻,保存下来,年代久远当以此为最。关于石鼓文的年代,虽有周文王、宣王、成王,秦文公、穆公、襄公诸说,但诸家讨论,至迟不出周秦。李斯写秦始皇泰山、琅玡等纪功碑,有的掉在水中,有的毁于野火,一块也不见了,拓片几行几个字也著录成专门学问。这石鼓却无恙保留至今,更为珍贵。而且文字书写“铁索金绳,龙腾鼎跃”(叶昌炽语),所以一直被金石学家奉为石刻鼻祖。
  它还有不平凡的经历。韩愈《石鼓歌》说:“雨淋日炙野火烧,鬼物守护烦撝诃”。苏东坡《石鼓歌》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六经既以委灰尘,此鼓亦当随击掊”,但是竟保存下来。而且经历多少战乱,唐末就有五代纷争,后多亏宋徽宗这位亡国之君,把它从陕西凤翔县移至汴梁,置之保和殿稽古阁中收藏。但靖康年金人入汴,四太子兀术欲用毡子包裹它运来北京。金元之际,中都大火,又一次流落民间。“野老偷为臼”,但仍完好。
  到了乾隆五十五年,皇帝八十岁时,复制此鼓十枚,分别放于北京国子监和承德外八庙。原石收入宫中。从此我们看到的石鼓就是乾隆的复制品。复制石鼓是作为乾隆祝寿典礼之一项。
  乾隆为了祝寿,复制石鼓,为了好看,石鼓变了样,不似原样,真有点像鼓了。它原来又是什么样子?元代虞集作大都学教授从泥土草莱中发现了原石,用兵部差十辆大车载到国子监。虞集说:“大抵石方刓而高,略似鼓耳,不尽如鼓也。”明《帝京景物略》:“石鼓高二尺,广径一尺有奇。”可见高大于直径,并不像鼓,称之为石桶或更合适。
  更大的变动是,原来文字刻在四周的桶壁上,而乾隆石鼓把文字刻在鼓面上。宋代梅尧臣诗曰:“近人偶见安碓床,云鼓作臼刳中央。心喜遗篆犹在旁,以臼易臼庸何伤?”梅尧臣看见篆文刻在旁周而不在上面,所以虽上面裂破成了臼,还心喜因为没有伤害了篆文。
  另外乾隆复制的文字似乎纤细规范化,不像原籀文那样粗犷有力。
  因为看不到故宫所藏石鼓的真面目,原石鼓到底什么样子,不好细说。也是偶然,幸而在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看到它的复制品,它高大于直径,文字刻于四周,而且上面被冲击裂成臼,与历史记述相符,或接近于原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