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 0回复

关于苏联的戏剧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0-26
第3版()
专栏:

关于苏联的戏剧教育
沙可夫
不久以前我参加了由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组织的一个访苏代表团。这个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赴苏联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以增强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其次是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解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等各方面工作情况以及中国青年妇女等各方面人民生活的现状,再其次才是参观访问,以学习苏联各方面的先进经验。由于在苏联各地参观访问活动属于一般性质的多,专业的少,因而关于苏联的戏剧教育,我只走马看花地参观了两个苏联国立的戏剧学院,进行了三次座谈,而这次去参观时机会又不碰巧,正赶着苏联学校忙于准备或已开始学年大考的时候,不可能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大大影响了我们在苏联进行有关戏剧教育方面的学习。这里仅就我尽力搜集到的一点口头的和书面的材料,加以整理,供读者参考。
一、两个戏剧学院的一般情况
我们于五月二十六日在列宁格勒参观访问了国立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艺术学院。这个学院是在十月革命后在几个戏剧学校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三十年代中曾改为戏剧专科学校。后来才恢复为学院。学院设四个系:表演系、导演系、戏剧理论系和舞台装置系。学生共二百三十人,除苏联本国学生外,也有保加利亚、朝鲜等新民主主义国家学生,并设立了苏联各民族的专门训练班,除俄罗斯班外,现共有六个民族班(马里、土瓦、哈卡斯、卡累利阿·芬兰、科米、布利亚蒙古等)。学制为表演和舞台装置两系各四年,导演和戏剧理论两系各五年。学院的创办人之一,也是首任院长是苏联名导演(现为列宁格勒国立普希金话剧院总导演),耳·史·维甫耶恩,现任院长塞列勃略柯夫在该院工作已达二十余年,他除行政领导工作外兼任表演课的教学。
这个学院在戏剧教学工作上可以说是成绩卓著,经验丰富。这也是从艰苦奋斗中得来的。该院院长在和我们的谈话中,曾详述学院在卫国战争中敌人包围列宁格勒城的时候所遭到的莫大困难和英勇奋斗的经历。他说,在卫国战争中学院没有停办,校舍大部被敌机炸毁。一九四二年学院转移高加索、托姆斯克、新西比利尔斯克等地,教学工作仍继续进行,胜利后回到列宁格勒,学生用自己的劳动修复了校舍。
这个学院值得骄傲的是:列宁格勒所有话剧院的演员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从这个学院毕业出来的。其中有许多全苏联有名的演员(有的已荣获人民演员,或功勋演员的称号),如纳·西蒙诺夫、纳·契尔卡索夫、勃·契尔柯夫、佛·密尔库里也夫、奥·卡细柯、优·道陆别也夫、伊·古雪华亚、伊·扎鲁平娜雅、佛·波里采伊玛珂、特·杜德尼可夫、纳·瓦尔利雅诺、勃·斯米尔诺夫、佛·索夏尔斯基卡雅、阿·拉伊金等人。
我们从列宁格勒回莫斯科后,六月五日才去访问国立卢那却尔斯基戏剧艺术学院。
莫斯科国立卢那却尔斯基戏剧艺术学院是全苏联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个高等戏剧学校。有人说对于苏维埃戏剧教育发展的全部过程来说,苏联第一所主要的高等戏剧学校—莫斯科国立卢那却尔斯基戏剧艺术学院——所经过的道路是最有特征的。这充分说明了这个学院的历史特点及其在苏维埃戏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它的成长和发展经过了不少曲折的道路。它在和苏维埃敌对的各种各样反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想作了坚持的剧烈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沿着真正体现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道路向前迈进。
这所目前苏联戏剧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在革命前音乐爱好者协会所办的音乐、戏剧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九一八年改称为音乐戏剧学院,一九二二年改组为设有话剧系、音乐剧系、导演系的国立戏剧艺术学院。由于一开始没有获得足够的组织经验,没有集中一批掌握先进的培养演员的方法和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新式教学干部,不得不于一九二四年把学院改为中央戏剧艺术专科学校。到了一九三一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通过改订艺术教育制度的决议;并重新审查和扩大高等艺术学校的分布网,于是在中央戏剧艺术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卢那却尔斯基为名的国立戏剧艺术学院。
这个学院的表演系除培养话剧演员外,还培养音乐剧(即有唱有白的一种喜剧形式的戏剧)的演员,导演系培养话剧和歌剧的导演以及舞剧指导,另设戏剧理论系,培养戏剧理论和批评人材。表演系除俄罗斯学生外,现设五个民族班(哈萨克、土库曼、吉尔吉斯、阿华尔斯、列兹金等),同时吸收了五十多个中、朝、波、捷、匈、罗、西班牙、伊朗等国学生。该院共有学生五百余人。学习期限,除表演系俄罗斯班为四年外,其余各系各班都是五年。此外该院还设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函授部,有表演和戏剧理论两部门,学生三百五十人,其目的是使没有受过高等戏剧教育而又没有机会进学校学习的在职戏剧干部,可得到同样的教育和培养。
二、苏联党和政府对戏剧
教育事业的重视
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一建立以后,马上在首都莫斯科就成立了第一所苏维埃的新型的高等戏剧学校。当时年轻的苏维埃政府在极端困难的国内战争的条件下展开了戏剧教育工作。
革命前在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没有一所高等戏剧学校,而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戏剧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很迅速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以前苏联就已经有了四所高等戏剧学校,而一九四七年增加到十四所,到了一九五○年已有二十所以上。戏剧专科学校在一九四七年有十一所,到了一九五○年就增加到四十三所。至于附设在苏联各大剧院的戏剧研究所也有很大的发展:一九四三年有五十八个研究所,而到了一九四七年就增加到八十五个了。虽一时尚未找得目前苏联戏剧学校统计数字,但可想而知,一定远远超过以上的数目字。即使以上不完全的数目字就已极有说服力。这足可以证明:由于苏联党和政府对戏剧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因而在这方面获得了那么大的成就。
苏联党和政府深切了解戏剧教育是苏维埃戏剧事业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一九二七年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宣传鼓动部领导下召开的戏剧工作会议的决议中明确地指出:如不认真地建立和开展戏剧教育,就不可能在戏剧工作中真正掌握了主要部门。一九一八年以卢那却尔斯基为首的苏维埃政府人民教育委员会下设的戏剧处公布了一个“工作大纲”,这个“工作大纲”在苏维埃戏剧和戏剧教育发展历史上成为重要的文献,在其中,不仅规定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戏剧的总任务,而且包括了和戏剧教育有关的全部原则问题,目前在苏联政府文化部下专设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管理局,由一个副部长兼任局长职务。这也说明了苏联党和政府对艺术教育(包括戏剧教育)事业的重视是始终如一的。
三、在斗争中成长和发展
十月革命以前,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戏剧教育曾经有一个短促的昌盛时期。当时阿·普·连斯基在小剧院主持话剧训练班,佛·纳·达维多夫在彼得堡办话剧训练班,而聂米洛维奇·丹钦柯在莫斯科音乐业余学校从事培养演员的工作。一八九八年第一批加入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就是在这个学校训练出来的。但他们当时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进行教学工作的:一方面他们必须在沙皇封建专制统治下争取生存,同时还得和皇家剧院管理处的反动保守思想以及戏剧界部分人们主张“打倒学校,打倒训练”的落后思想作坚决的斗争。
俄罗斯先进的戏剧艺术的优秀代表们,如伊·阿·德米特里也夫斯基、墨·斯·史迁普金、伊·佛·萨马林、佛·纳·达维多夫、阿·普·连斯基等人,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他们认为戏剧教育的主要的任务不仅是演员的专业训练,使他们成为能掌握熟练的技术的专家,而是要演员通过自己的艺术在思想上揭示人的高尚品质来影响观众,这一个戏剧教育的中心问题——政治思想教育问题只有在苏维埃时代才能获得彻底解决。事实上十月革命后苏联戏剧学校以天才的演员、导演、教育家克·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为基础来训练青年演员,并使艺术的训练和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了。
在苏维埃戏剧教育的初期,同在其他文化思想领域中一样,进行了两条战线的斗争。这就是说,一方面要反对盲目崇拜资产阶级文化并企图把它机械地搬运到苏维埃社会来的右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要反对反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论家们所主张的干脆拒绝一切文化遗产的“左”的态度。对于沙皇时代遗留下来的旧的学校,列宁曾指出:“……要把旧时学校中坏的东西与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区别开来,应该善于从旧学校中挑选出共产主义所必需的东西”。因此,对于老的戏剧教学干部需要进行思想改造,学校的领导成员与各种制度也亟待改革。这是苏维埃戏剧教育初期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在一九二一年后经济恢复时期,苏维埃戏剧的现实主义派和“左翼阵线”形式主义者之间为演员的作用问题进行了剧烈的斗争。形式主义者反对演员是独立的艺术家,否认演员用自己的创造来担负表现时代主题的巨大任务。他们武断地把演员的作用缩小为恭顺地执行导演的任务。但学院中著名教师阿·普·彼得罗夫斯基把亚历山德林斯基表演艺术中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带到教学中,并在他的领导下大批教师都起来反对伪装左倾的反动派,反对歪曲演员的创造性作用,为现实主义的戏剧艺术而斗争。
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取消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作了一个历史性的重要的决议,揭露了“左”的反动思想,促进了苏维埃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大团结。苏维埃戏剧教育也从此开始了新的阶段。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培养苏维埃演员方面最后取得了领导地位。一九三五年以耳·墨·列奥尼多夫、墨·墨·塔尔哈诺夫和佛·格·萨赫诺夫斯基为首的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杰出工作者,也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优秀的学生和战友,到国立卢那却尔斯基戏剧艺术学院来工作,为该院发展历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四、一个迫切而严重的任务
为了建立和发展苏联各共和国各民族的戏剧艺术,首先必须为各民族准备各种戏剧干部。这是摆在苏维埃戏剧面前一个迫切而严重的任务。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时,苏维埃人民教育委员会戏剧处下设少数民族戏剧委员会。在它的工作条例中写道:“人民教育委员会戏剧处认为戏剧艺术在其实质上是最革命的和最迫切的,因而在其许多任务中为俄罗斯各民族的戏剧的产生和繁荣准备条件占着光荣的地位,这些民族的戏剧直到如今或者还处在狭小的范围内,或者根本没有戏剧。”
因此,从一九三○年起苏联国立戏剧艺术学院不断地为苏联各共和国各民族培养了各种戏剧干部,甚至为有些民族共和国剧院训练整个剧团。目前,莫斯科国立戏剧艺术学院正在为哈萨克等五个民族,列宁格勒国立戏剧艺术学院正在为马里等六个民族的剧院培养整套的戏剧干部。在国立戏剧学院毕业生中有不少杰出的著名的民族艺术家。
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两个国立戏剧学院表演系所设的每个民族班约有二十人左右的学员,他们都是从各该民族地区参加业余艺术活动的积极分子中选拔出来的最有才能的青年。经过五年的学习,排好几个不同类型的剧目,毕业后全班学员带着排好的剧目,回到原民族地区,或参加当地剧院,或成为新建剧院的骨干,他们就可把在学校排好的剧目公演。这种培养民族戏剧干部的方法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关键问题
为了办好学校必须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教材问题和师资问题,在苏联戏剧教育方面已获得了解决。莫斯科国立卢那却尔斯基戏剧艺术学院和列宁格勒国立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艺术学院在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上所采取的途径有很好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这里我只能略述一二。
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个戏剧学院的负责人都对我说,为了解决教材和师资问题必须建立和加强教研室的工作。教研室的科学研究工作任务首先就是要把教材编写好,也就是说,每门课程必须订出教学大纲,讲授提纲以至比较完善的课本。据我个人所知道的:上述两个学院在教材方面除各种课程都已有经过教研室讨论通过的教学大纲外,有两门课程的讲授提纲——表演技术和苏维埃俄罗斯戏剧史——已经苏联政府文化部审查批准,且已付印出版。另有西欧戏剧史一课,由该课研究室以斯·斯·莫古尔斯基为首的教师们编出了一大本西欧戏剧史选读第一卷,并已于去年付印出版。
培养青年师资干部也是教研室的重要任务之一。教研室设研究生班,三年毕业后成绩优良者多半担任助教,或另行分配工作。但一个学院的师资问题不可能光靠教研室来解决,也不可能光靠上级主管部门调集多少个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戏剧干部来充当学院的专任教师,这主要依靠学院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团结一批最优秀的戏剧家(名演员、导演、戏剧理论家和教育家)在自己的周围,吸收他们到学院里来兼课。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个苏联最主要的高等戏剧学校,就是这样解决师资问题的。许多艺术大师都是莫斯科艺术剧院杰出的教师。该院导演课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是由莫斯科艺术剧院杰出的导演,优秀的戏剧家佛·格·萨赫诺夫斯基领导的,他几乎把莫斯科各剧院的所有主要导演都吸收来参加学院导演课的教学工作。列宁格勒国立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艺术学院在解决师资问题上和莫斯科的情况是同样的。
吸收在剧院中担任实际工作的优秀的戏剧家来兼任教学工作,不仅克服了学院缺乏教学力量的困难,而且这些从事实际工作的戏剧家能把在戏剧艺术实践中获得的新的经验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这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也有助于避免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
苏联在戏剧教育方面能够那么成功地采取上述途径解决了为办好学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师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以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洛维奇·丹钦柯为首的苏维埃杰出的戏剧家们都以从事教学工作,训练青年干部作为自己对国家的戏剧事业应尽的责任。聂米洛维奇·丹钦柯曾说过:“我愿把我所具有的全部热情多多地放在戏剧教育方面”。这种热情也是每个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戏剧家如伊·阿·德米特里也夫斯基、墨·斯·史迁普金、伊·佛·萨马林、佛·纳·达维多夫、阿·普·连斯基等人以及每个苏维埃戏剧杰出的代表所具有的。正是这种热情过去培养了俄罗斯进步的戏剧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者,而在十月革命后帮助了苏维埃戏剧教育,也就帮助了苏维埃整个戏剧事业获得光辉的成就和飞跃的发展。
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