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灾害与考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4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灾害与考验
  姚卿
  灾害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与灾害相对立的抗灾,则是对灾害这一客观存在的积极、能动的反作用,是主观作用于客观的伟大实践。灾害与抗灾是矛盾统一体,谈灾害,离不开说抗灾。看待灾害,要注意它的整体性。既要看到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的一面,也要看到人们抗御灾害、战胜灾害的一面。战胜自然灾害的过程,是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进步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磨练人们的意志,锤炼人们的能力,铸造人们的品格,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水平。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嫩江、松花江先后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困难。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表现出的是钢铁意志、巨大力量、科学智慧、火热真情,这是我们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由于我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尚有许多未知数,因此,难以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所迸发的所向无敌、不可战胜的气概,却是无与伦比的。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和检验,向人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正像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那样,这次特大洪水,我们的人民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我们的军队经受住了考验。
  考验,有平时的考验,还有关键时刻的考验。纵观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并且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考验。建国前,我们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英勇献身的精神,在血雨腥风中探索,在刀光剑影中拼搏,跨越了无数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国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的同时,还取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我们党上至伟大领袖,下至普通党员,和全国人民一道,共渡难关,又一次充分显示了党和人民血肉相连所形成的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今年,在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面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奋斗,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能经受住任何艰难险阻的考验,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不管什么困难都挡不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自然灾害对人类是挑战,也是考验人类的重要契机。这一次抗洪抢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共产党员就是考验,对各级党组织就是检验,对人民子弟兵就是洗礼。考验、检验、洗礼,来自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行动,来自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行动是最好的试金石。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子弟兵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塑造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赢得了人民的信赖。面对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一次次让人看得见的实际行动,人民群众感动了、激动了、流泪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军民之间实现了空前团结。党中央的号召力、党组织的向心力、共产党员的影响力、人民子弟兵的战斗力以及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形成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合力。有这样的党,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人民,什么历史功业都可以创造出来。如果说这次洪水造成了经济上重大损失,那么,经过抗洪抢险斗争,全国军民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我们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凭着伟大的抗洪精神,一定能够尽快恢复生产,做好重建家园工作;靠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定能迎战任何艰难险阻,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