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活化石”变“摇钱树”——漫话银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24
第11版(科技)
专栏:

  “活化石”变“摇钱树”
  ——漫话银杏
  陈祖甲
  银杏常称白果,记得少年时代每到寒冬的夜晚,总听到弄堂里有小贩叫卖:“炒鲜热白果,香又香,糯又糯。”买来一看,果不其然。椭圆形的白果,果皮白皙,因炒烤有被熏煳的斑点。咬开果皮,便见几乎透明的淡绿色的鲜嫩果肉,送进嘴里咀嚼,初始觉涩,渐显味甘,有柔韧性,耐嚼,味道好极了。但在上海的热闹市区,难以见到挂果的银杏树。到了北京之后,我才在香山见到两棵银杏,高大参天。靠近树干,仰望伞形的树冠,几乎要后倒身子。不过在60年代初的北京,见到的银杏树还不多。如今,改造后的白颐路,原来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现在新称“银杏一条街”了。
  银杏系裸子植物门植物,雌雄异株,没有果实,只结种子即白果。据古生物学家的考据,银杏最早生在距今1亿多年到2亿年前的中生代,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到侏罗纪之后,也见于大洋洲和非洲。后来遭到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冰川的袭击,欧洲和北美洲的银杏类植物完全绝种。只有在我国少数地区还有幸存。欧美现有的银杏是在唐代之后,由我国经日本传输过去的。看来银杏生存至今,确实称得上“活化石”。
  我国是银杏古国,也是银杏资源的大国。在我国发现的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已有100株以上。资料表明,世界银杏叶资源的70%以上,白果总产量的90%来自我国。
  要说银杏资源,首先得数银杏叶。银杏叶虽不大,但形状奇特,呈扇形,又像鸭掌。这样银杏又称“鸭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它“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银杏叶在枝杈上有散生,也有簇生。春天发芽呈鲜绿色。入夏之后,转暗绿色,逐渐变黄,进入秋季,犹如戴上皇冠,满头金黄,直到晚秋才落尽。
  就像其躯干高大参天,银杏的经济价值甚高,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行家们有银杏能制“三药二品”之说。“三药”者即治人体疾病的医药,治家畜家禽等哺乳动物病的兽药,防治病虫害、保护植物的农药,“二品”则为食品和化妆品。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总黄酮甙等药素,制成药物,可以治疗危害人体健康的头号“敌人”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哮喘、肺结核等病症。用银杏果皮浸润提液,可以防治青菜虫害。杀虫率高,持效期长,无残留。至于食品和化妆品则有多种多样了。银杏木富有韧性,不翘不裂,抗蛀耐腐,是制作精美家具、雕刻工艺品及装饰室内的良材。如果我们用科学技术开发银杏资源,必定带来高产值、高效益。专家有个说法,银杏叶从干叶到粗加工得到提取物,进而制成药品,其附加值的比例为1∶5∶100。所以民间有银杏是“摇钱树”、“吉祥树”、“贡献树”的荣称。当然,银杏结果较晚,免不了有人想不开,以为“桃三杏四梨五年,要吃白果得百年。指着银杏发大财,怕是想到天上去了。”其实不然。银杏结果虽晚,但寿命长,后劲足。如果采用人工育苗、移植、嫁接、授粉等一套技术,可以加快银杏的生长率,一般在5—7年就开始结果。因此,只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进行开发,银杏有知,定能为中华民族作出无私的奉献。这就像改变了认识的农民说的:“栽上一棵银杏树,等于有了小金库。”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已经踏上靠科技开发银杏之路。山东的高密市,江苏的邳州、泰兴市,湖北的随州市等都已建起了大规模的银杏种植基地,产量和产值日渐上升。1997年全国银杏叶的产量突破1.5万吨。有媒体传来最新信息:上海一些公司,利用高技术提取药素,形成系列药物产品。已在国内联系126家药品批发机构,并获准进入美国市场。这一回,“活化石”可真正变成“摇钱树”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