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呼吁进一步扭转轻知识财产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2-2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呼吁进一步扭转轻知识财产现象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王雷鸣、王炽)宋木文、谷建芬委员今天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进行的大会讨论时发言,呼吁通过立法程序,进一步扭转重物质财产、轻知识财产现象,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这两位委员是针对现行著作权法有关条文规定而作大会发言的。按照著作权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非营业性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制作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已故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创作歌曲《十五的月亮》,发表时仅得16元稿费。这首歌曲录音制品以后又在电台、电视台被无数次无偿使用。宋木文委员在发言中以此为例指出,现在已到了解决如此不合理现象的时候了,以体现对整个知识成果及其价值的尊重。他说,著作权与机器设备、汽车一样,同是财产,同样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使用知识成果要像使用物质成果一样必须付出报酬,甚至更要重视对知识成果的保护。
  宋木文委员说,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影响,重物质财产、轻知识财产的思想多年来一直影响人们的观念,人们已经习惯对于物质财产的承认,为住房、水电支付报酬,但还不习惯于对知识财产的承认,好像知识是可以免费使用的。近些年来,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国内外对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重大意义的认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次对著作权法的修改,就是在新形势下做出的有重要意义的决策。
  身为作曲家的谷建芬委员更是有感而发,她说,我们辛勤创作的作品被任意拿去无偿使用,各种盛大的电视专题晚会耗资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成百上千的演员、工作人员都得到报酬,而唯独在这些晚会上被反复使用的词曲作者创作的作品,其劳动成果得不到承认。她说,她参加创作的《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音乐在香港使用时,香港方面支付了使用费;而在内地,除首次播放外,以后电台、电视台多次反复播出却从未付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