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从“对抗”到“融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3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从“对抗”到“融入”
  蒋千红
  英国首相布莱尔称欧盟主席桑特为“雅克”,桑特则一口一个“托尼”,这是上周四英国政府官员与欧盟委员会成员在伦敦举行联席会议时出现的场景。自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以来,英欧关系还从来没有这样亲近过。而撒切尔夫人和梅杰政府时期的英欧关系岂止疏远,局外人用以形容当时这一关系的字眼是“对抗”。
  今年上半年英国再度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上次担任主席国是1992年下半年。当时英镑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保守党的议员们公开反对签订马约。而今情形则有了很大的不同。欧洲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3月将举行中欧五国加入欧盟的谈判,5月将确定首批启用单一货币国家的名单,在就业、环保、打击犯罪以及福利改革方面,也有很多事要做。对于上台不久的英国工党政府来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是向世人展示它鲜明地有别于保守党欧洲政策的一个绝好机会。布莱尔将这一政策的基调定为“建设性的、守约的、积极的”,并表示“英国能够在塑造欧洲未来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具体来说,英国将在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尽力配合欧洲单一货币诞生和欧盟扩大这两大议题,并充分发挥工党政府在社会政策方面的优势,打出“人民的欧洲”的旗子,在治理欧盟国家社会通病的药方上打上“布莱尔主义”的烙印。
  对于英国这种态度,欧洲自然感到松了一口气。无论英国是否采取合作的态度,它都是一个重要的欧洲国家。由于外交经验上的老到,金融领域的独尊,经济政策中的灵活务实以及改造福利国家方面的先行,大陆欧洲每每对英国有所期待。欧盟希望一个合作的英国为它的建设带进新风。
  认为一个开放与合作的英国将对欧洲事务有着更大的影响力,这是布莱尔政府欧洲政策的过人之处。然而,如果问起欧洲人怎么看待布莱尔在欧洲担当“领导角色”的宏愿,他们会一笑置之。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昔日的自我孤立,还是今天的“领导”欧洲,都源于英国式的“自豪感”,况且,一个不能在近期加入欧洲单一货币的国家,又怎么能够侈谈“领导”呢?他们说,英国要在欧洲真正发挥建设性的作用,首先还要学会以一个平等合作伙伴的身份融入欧洲。
  毫无疑问,单一货币的启动将对欧洲一体化产生巨大推动力量。不少英国人特别是广大经济界人士,看到欧洲这一发展前景,要求工党政府进一步靠拢欧洲。但是,由于诸多历史因素,从撒切尔夫人到梅杰乃至今日的布莱尔,都对联邦的欧洲保持不同程度的警戒心理。“向欧洲出让更多主权”,历来是英国政治的“禁忌”。目前,英国对欧洲开始热起来,但在英国如何真正融入欧洲的实质性问题上,依然保留着一片不小的灰色区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