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聚会在大洋彼岸——旅美学子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3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聚会在大洋彼岸
  ——旅美学子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亮
  今晚,华盛顿一家豪华饭店的大厅里灯火辉煌,洋溢着喜庆气氛。大华府地区的500多名旅美学子在此欢聚一堂,热烈庆祝中国恢复高考20周年。
  “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主席台上悬挂的这条红底白字横幅格外醒目,把来自祖国各地的旅美学子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20年前的今天,我们从山村、渔乡、牧场、工厂、矿山、营房和课堂奔向考场。20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走出校门,跨出国门,相聚在太平洋的彼岸……恢复高考,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盛大节日;恢复高考,使我们获得了展露才华的天地,也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员应邀出席。教育参赞蒋妙瑞在会上首先致辞,并宣读了国家教委发来的贺电。电文说,20年前,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恢复高考制度,犹如一声春雷,给遭受了10年浩劫的教育战线带来了勃勃生机,在祖国大地上重新树起了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旗帜。一代有理想、有抱负、渴望知识的青年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带着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走进考场、走进课堂,又带着刻苦学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为人类社会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电文还说,20年过去了,你们在异国他乡隆重集会,纪念中国恢复高考20周年,一定会唤起当年美好的记忆,并激发起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总领事李淑芳也代表中国大使馆向今晚的庆祝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
  接着,“老三届”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登台即兴发言,激动地回忆着当年那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有的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塞北的朔风,岭南的骄阳,巴山雨夜的惆怅,漠河雪天的迷茫,奔向考场的紧张,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兴奋……他们都记忆犹新。会上还出现了这样的场面:一个留学生头戴军帽,身着军装,挎了只绿书包;另一个留学生则是20年前典型的安徽人打扮,一身传统中式服装。高考那一天,两位同学就是这副模样进入考场的。出国时,他们也没有忘记带这些纪念品,并且一直珍藏至今。
  这些留学生几乎都拿到了硕士或博士文凭。他们目前供职于美国的各行各业,许多人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并为促进中美人民的友谊,推动双边经贸、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表示,“过去那种渴求学习和不畏艰苦的精神可以激发我们今天的不断进取,去争取华人在美国社会中应有的地位和尊严,并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昌盛多尽一份力”。
  这次庆祝会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几位同学在重温往事的同时,还呼吁大家应该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有所回报,并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桥梁作用。有的同学还倡议设立基金,资助祖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文艺联欢开始了。首先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一位男同学朗读《人民日报》当年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他的声音洪亮,语调也酷似当时的播音员。乍一听,人们还以为是在重放20年前的录音带呢!为了表演这个节目,他特意到美国国会图书馆查找当天的《人民日报》,并复印下来。
  接着,一位专业歌手出身的女士献上一曲《歌唱祖国》,勾起了大家对故土的深深怀念和缕缕情思。“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文艺联欢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欢快的大合唱声中结束。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夜晚。直到午夜时分,这批“老三届”的旅美学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会场。
  (本报华盛顿1月1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