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农业节水是一场革命 ——山西晋中、临汾地区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4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农业节水
  是一场革命
  ——山西晋中、临汾地区的调查
  王经国 崔铁牛 王洪斌
  姜春云副总理前不久在一次讲话中说:“农业节水是一场革命。”近日,记者在山西的晋中、临汾一些乡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进一步加深了对此命题的理解。
  一、农业节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群众对“命脉”认识的一场革命。深受干旱之苦的山西农民,视水如命,包括老灌区的群众,习惯上是“浇一次就要浇饱浇透”。大水漫灌方式世代相袭。亩次用水少则100立方米,多则200多立方米。发展灌溉农业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依靠“增水”,即“开源”,如打机井、建水库、修引水工程等。与现在提倡的“节水”相比,“增水”显然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方式。山西省平遥县水务局提供了这样两组数字:过去,发展600亩水浇地,需打两眼机井,花费40万元资金;现在,发展一亩节水田只需投入100元,600亩节水田需投资6万元,而只需一眼深井就完全可以配套。发展同样的灌溉面积“节水”比“增水”少投资10多万元。这样好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二、农业节水是对传统灌溉观念的一场革命。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节水灌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个“节”字上,而更让人关注的是在一个“科”字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节水技术的应用,包含着科学用水或用水达到最优效应的目的,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过去,农民对科学种田缺乏知识。认为只要把地浇透就能多打粮,对先进的节水技术甚至有抵触情绪。晋中地区的介休市秦树乡有个村,1982年由省地县投资建成3000亩固定喷灌区。当时为了奖励农民喷灌,每浇一亩地补助一袋化肥,还发浇地工资。可农民就是不愿意用,认为喷灌不顶事。但几年之后,农民见喷灌效果不错,便自发集资搞了2000亩。这个典型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农民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政府的关怀、扶持是必要的,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农民掌握了节水科技,尝到节水甜头后,节水的积极性才会迸发出来。
  由于灌溉观念和灌溉技术的变革,引起了更广泛的农业观念和农业技术的变革。晋中地区平遥县朱坑乡在建设节水增产园区的同时,不惜重金建起一座设施完备的乡办农民技术学校,聘请省、地、县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专家和教授来此教学。平常容纳200人的教室,有时竟来了五六百个农民,学校不得不安排在大院中进行讲课。临汾地区冀城县浍史村和侯马市的城关村农民,在蔬菜大棚里安装了电脑,通过大屏幕显示作物的适度灌溉情况。这些都显示了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三、农业节水是现代化农业对传统农业的一场革命。节水灌溉带动了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即在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的格局下,通过充分发挥集体经营“统”的功能,把千家万户的生产纳入规划、连片开发的主导产业之中,使一家一户的生产变为群体的规模生产,或者说形成产品的群体生产规模。节水灌溉工程,特别是节水增产园区的节水系统工程,便形成了产品的群体生产规模的“龙头”。在每个节水增产园区,我们已经找不到支离破碎的小块耕地。上千亩的园区被分为几大区域,种粮区、蔬菜区、果园区,集中连片、罗列有致。种植结构的调整,带来的是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统一规划管理,产业化发展。园区农业正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迈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报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