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肖克莱的遗憾与高技术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4
第7版(科技)
专栏:科技史话

  肖克莱的遗憾
  与高技术管理
  许居衍
  晶体管效应发现至今已50年了。50年来,半导体技术成熟了,却好似“脱了一层皮”,又年轻了,彻底打破了历史上所谓的“工业三十年成熟论”。半导体技术不仅在人类第四次经济长波(4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中起到了技术推动作用,而且已日益明显地在第五个经济长波的上升期(终止于2020年左右),通过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对世界未来经济的高涨,担负着重要的长波技术载体作用。
  说起半导体,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半导体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肖克莱。肖克莱(WilliamShockley)1936年获得MIT博士学位后,在当时任贝尔实验室研究部经理凯利(M.J.Kelly)的游说下,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二战中,曾一度离开;战后,又是凯利动员他重返贝尔实验室,并安排担任固体物理分部半导体研究小组负责人。与肖克莱同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的巴丁(JohnBardeen)和1929年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并一直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布莱顿(WalterBrattain)被同时安排在肖克莱手下工作。
  肖克莱是一位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素质,且对新鲜事物极其敏感的“奇才”。但是,在他辉煌的青中年时代,却有过两次致命的失利:一次在1947年,他因主要研究半导体场效应机理而没能亲自参与巴丁与布莱顿两人在1947年12月23日导致晶体管效应发现的实验,从而使他失去了1948年2月晶体管发明专利的授予权。如果不是他勇于面对现实,大胆创新,提出了可称之为晶体管奠基性工作的面结型晶体管理论,差一点就丢掉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另一次,是在1956年,他在获奖后感到晶体管的巨大工业前景,创立了肖克莱半导体实验室,企图建立世界上最好的半导体公司。但是,由于他缺乏领导艺术和固守锗晶体管的方向,他手下慕名而来年轻有为的“八大金刚”相继离去,创立了后来被誉之为“硅谷IC大学”的仙童公司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至今仍赫赫有名的集成电子(IntegratedElectronics)即Intel公司。
  随着年轻人的离去,肖克莱最终也只好在结束了短暂的美好愿望后,带着深深的遗憾,成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肖克莱的辉煌和失利,衬托出高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早在1956年,肖克莱在接受诺贝尔奖时的演讲中,就曾提到晶体管效应的发现,跟贝尔实验室四个人有关。这四个人“都曾是研究部经理继而晋升为贝尔实验室总裁”。他们坚持选题应有“特定”的目标,这种“产生有用器件的目标”,“强烈地影响着我”从事晶体管效应的发现。四位领导人中的一位就是凯利。凯利不愧为一位“帅才”。他不仅能从自己所特长的电真空专业局限中走出,作出了旨在获得全新的和改进的固态器件研究的决策,而且知人善任,把长于理论的巴丁和长于实验的布莱顿集中到肖克莱名下,组成了最佳的“黄金搭档”。后来有人议论,二战期间(1941年)贝尔实验室就研制成功了硅二极管,而与之息息相关的三极管研究工作之所以停顿了多年,原因就在于凯利当时尚未找到以肖克莱为首的这种“黄金搭档”。
  凯利的管理品质导致了肖克莱的辉煌成就,而肖克莱在出人头地后回到老家,创办第一个半导体公司时,同样物色到了“八大金刚”所组成的“黄金搭档”却惨败了。这个事实极其深刻地说明了高技术管理对于发展高技术的重要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