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机会偏爱有技能的人——新春走访下岗职工(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8
第2版(经济)
专栏:下岗职工在做什么

  机会偏爱有技能的人
  ——新春走访下岗职工(三)
  本报记者李丽辉 彭俊
  编者的话
  下岗职工情况千差万别,但记者发现,下岗后又闯出一条生路的职工,都离不开一种精神——自强不息。而且也需要身怀本领,有一些专长,或者愿意吃苦,重新学会某种技能。多一门技能和本领,再就业就多了一个机会、一条渠道。机会,不仅偏爱那些有吃苦精神的人,也欣赏有心学习的人,有专门本领的人。今天报道的两位主人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一点。
  田建:
  身兼二职
  真忙
  田建是河北省保定某副食批发公司职工,在单位做过会计。今年34岁的田建高高壮壮,不善言辞。在他身上,既有着会计的那份细心,也有着农民的那份朴实。
  由于批发企业效益普遍不好,田建下岗已有两年了。田建说:“我是从农村考学出来到城里工作的,所以不像城里人那么爱面子,我觉得劳动不丢人。”据田建介绍,他在城里没什么“路子”,虽然也想换个好点的、像样的工作,但一直没有机会。他觉得,一个大小伙子,坐在家里靠老婆养活实在不像话。于是两年来一直是“四面出击”,忙忙活活。
  田建先是向亲戚借钱批发了不少卫生纸,推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推销;后来又和几个同事一起加入了“倒蛋”大军,去乡下收购鸡蛋,拿到城里来卖;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回到乡下老家,和家人一起做起了生豆芽、卖豆芽的生意……今年元旦、春节,田建又进了一些饼干,在宿舍区门口摆了个摊。他一个人既是进货员,又是售货员,进货时忙不过来,就叫乡下的妹妹来帮着看看摊。他说,这些都是小本生意,因此都赚不了什么钱,但挣点钱补贴家用总比闲呆着强。也许是苍天不负苦心人,田建最近终于找到了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在一家企业做了“会计助理”,月末月初帮人家理理账、做报表等。田建很高兴找到这份“兼职”,因为除了到企业帮忙的几天外,其他时间他仍可以看守家门口的那个食品摊。
  (编者的话:田建好幸运!在做小生意之中又找到了一个专业对口的会计工作,这得益于他原来掌握了会计的专业本领。有专长的人相对而言会比缺少专长的人就业机会多一些,这似乎是再就业中的一个规律。在下岗职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有一定专长或技能的,只是由于原单位发生变化,无用武之地了。其实,从整个社会来说,他们很多都是有用之才,不用是个浪费!问题在于他们怎样才能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要人单位?他们下岗以后,如果有一个人才管理部门把他们的名字储存在人才信息管理机构,帮助他们选择机会,尽早发挥所长,该有多好!)
  吴桂华:
  从罐头厂到养猪场
  正月初八,虎年上班的第一天,记者走进了江西省樟树市罐头食品厂下岗职工吴桂华承包的养猪场。
  说起这些年再就业的经历,吴桂华感慨万千:1992年的时候,下岗是件很丢人的事情,自己主动下岗,首先面临的是面子问题。那时厂里连续半年发不出工资也没有一个人主动下岗。我们几个人原先都是厂里的中层干部,有过一些营销经验。看看厂里实在没啥指望了,就先偷偷合伙做了十几车玉米生意,挣了六七万元钱,估计几年之内的吃饭穿衣不成问题了,没了后顾之忧,这才请事假下岗。就这样,朋友问起来,还不好意思明着说自己下岗了。现在不同了,通过报纸、电视的宣传,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下岗不再丢人,不少年轻人眼看着企业不景气,都自己主动要求下岗。我女儿和女婿年前就商量好了,年后两个人要有一个下岗,开个电器修理店多挣些钱。
  吃苦也是一关。吴桂华说,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养猪,弄得好比上班挣的肯定多,但都比上班要辛苦得多。就拿养猪来说吧,第一次到养猪场时,最突出的感觉是臭,连站都不愿多站一会儿。我们几个人商量了一下,脏活累活就请别人做吧。结果半年下来一算账,成本太大吃不消,还是自己干比较合算。一两个月下来,臭味也闻不到了,端一碗饭站在猪圈边上也能吃得香喷喷的。过些日子,自繁自养的母猪要下崽了。四个人打算过了2月7日全都搬到猪场来住,母猪下崽24小时都不能离人。吴桂华说,没想到我们也学会了养猪,有了一点经验。
  “如今能开这么一个好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樟树市形成了为下岗工人再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良好氛围。和罐头食品厂一墙之隔的西堡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猪村。村委一班人听说吴桂华他们打算养猪,主动提出可以优惠出租村里的养猪场,税收减半,并签订了5年的承包合同,让吴桂华们吃下了“定心丸”。
  村支书王斗斌是全国劳动模范,有12年的养猪经验。吴桂华告诉记者:“刚开始养猪的时候,怎样配料,怎样喂食,怎样给猪打针治病,我们一窍不通,老王就手把手教我们,生猪防疫的关键阶段,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还动员村里其他人上门帮忙。到了出栏的时候,村里还利用他们长期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帮助我们推销生猪,并及时提供供销信息,帮了大忙。说老实话,我们几个要不是下岗工人,绝对受不到这么好的优待。”
  临别前,吴桂华向记者表示:我们养猪刚起步,眼下虽然还没挣到大钱,但有村里的支持,我们心里非常踏实。
  (编者的话:吴桂华、田建的再就业之路又一次告诉人们,下岗职工要自强,还要练就一身技艺,敢于学习自己不会、不熟的工作,掌握新的技能、本领。
  在计划经济时期,只要一进国营厂的门,就是国家的人,吃饭住房治病养老,都有单位操心。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了国家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为了职工的整体利益,企业就必须有生有“死”、有兼并破产,职工也不可避免有出有进有下岗。没了铁饭碗铁靠山,靠什么才能学到好本事、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呢?客观上,当然要靠国家搞好经济增强实力;主观上,就只有靠职工们自强不息了。
  要走自强之路,首先要战胜自我。田建正是因为少了点城里人的爱面子,所以多了些闯劲,因为有专长,很快又找到了份兼职工作。如果他死守着国企身份,也许现在还只是枯坐家中,一筹莫展;如果他没有会计的业务本领,也就没法身兼二职,挣两份钱了。吴桂华搞过营销,见识广,他们能较早认清大势,主动转变观念;熬过了吃苦关;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和农民兄弟的热情支持。这三个条件,是吴桂华和同伴们事业有成的支撑点。然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说还是他们能够战胜自己,把握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他们不仅能迈开步子,而且能沿着再就业的新路走出坚实的步伐。)
  压题照片:哈尔滨市道外区妇联组织下岗女工成立巾帼服务队,推出钟点工、学生“小饭桌”、清扫楼道等服务项目。新华社记者高广志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