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安南斡旋始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7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安南斡旋始末
  本报驻美国、联合国记者 李云飞 符福渊 周德武
  举世关注的海湾危机,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精心斡旋下终于得到缓解。沉稳、干练的安南殚精竭虑,化险为夷,不辱使命。
  核查风波
  自从7年前海湾战争结束以来,海湾局势一直风波不断。最近的危机始于去年10月底,伊拉克拒绝两名美国武器核查人员入境。
  今年1月风波再起。由美国前海军陆战队上尉里特率领的33人武器核查小组1月13日前往伊拉克,但伊拉克以里特从事间谍活动,这个核查小组被美、英垄断为由,拒绝他们进行武器核查。美国方面立即声称不惜使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无条件开放所有场地接受核查。1月24日,克林顿总统作出了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决定,代号为“沙漠惊雷”。
  海湾地区上空战云再次翻滚,战事一触即发。国际上的调解活动也在加紧进行,要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呼声十分强烈。俄罗斯、法国、土耳其等都派出特使到伊拉克进行调解。在这些努力都未能获得成果的情况下,国际社会纷纷把目光集中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身上。
  作为联合国的最高行政首长,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安南义不容辞的责任。
  2月11日,安南利用每月一次与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代表举行午餐会的机会再次表示,他将亲自到伊拉克进行斡旋。
  巧妙运筹
  美国到2月11日还明确反对安南斡旋,但是几天后,立场有所改变。2月15日,奥尔布赖特乘空军专机飞到纽约,与安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午餐会晤,向他亮明了美国的“底牌”,即武器核查工作要由特委会负责进行,并且不受任何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美国和英国方面还要求把这些作为安理会的“指导性意见”,形成文字,让安南带去,受到安南的拒绝。安南强调,这次去伊拉克不是作简单的“信使”,谈判必须要有回旋余地。中国作为本月5个常任理事国的协调员,先后于13日、15日和16日连续3次召集上述国家代表开会,经过激烈辩论,终于达成口头一致,为安南提供了更多的谈判空间。安南称这项口头一致“为我的伊拉克之行提供了清晰的基础”。
  安南吸取了前秘书长德奎利亚尔1990年斡旋海湾危机失败的教训,从一开始就宣布他此行不是充当“信使”,更不是向伊拉克下最后通牒,以争取伊拉克领导人对他的信任。他在听取了5个常任理事国的建议后,自己制定了明确的谈判方案,并派先遣小组赶赴伊拉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另外,在安南到达前夕,联合国通过了扩大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中石油出口数额的决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和平斡旋营造了有利气氛。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为此召开紧急会议,会后声明对安南前来伊拉克表示欢迎。
  取得突破
  19日,安南在赴伊拉克的途中在巴黎作短暂停留,会晤法国总统希拉克,商讨与伊拉克方面谈判的策略。20日抵达伊拉克,当天晚上即与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举行会谈。但在21日的正式会谈时,阿齐兹拒绝了安理会达成的口头一致意见。阿齐兹指责武器核查人员的表现欺人太甚,说他们在萨达姆总统的住地到处转悠并搜劫总统的私用物品。这是任何国家的领导人都不能容忍的。双方在检查总统府问题上的谈判一直拖到第二天凌晨2时也没有结果。阿齐兹坚持对这些地点的核查只能是一次性的,并限定在60天以内。那天夜里,安南自己对谈判前景也把握不准了。第二天早上他让助手起草两份声明,一份是说谈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另一份则表示由于谈判失败而深感失望。然而,转机终于出现了。22日中午,伊拉克用专车把安南和他的3名助手接到底格里斯河畔的萨达姆总统官邸——共和国宫。身穿深蓝色制服的萨达姆对安南表示热情欢迎并与他一起合影。萨达姆总统与安南秘书长就武器核查和最终取消对伊拉克经济制裁等问题进行了3个小时的艰苦谈判。最后双方达成谅解备忘录。安南在巴格达的会谈前后经历了15个小时,终于取得突破。
  协议的正式文本很快送达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
  24日上午10时35分,安南向安理会通报协议的内容。美、英等国虽表示尚有一些细节需要澄清,但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理查森也表示,这个协议“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压在人们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本报纽约、华盛顿2月2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