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情满洞庭——武警湖南总队三支队抗洪抢险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9-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情满洞庭
  ——武警湖南总队三支队抗洪抢险纪事
  新华社记者 赵忠生 人民武警报记者 肖跃华
  抗洪71天,转战6个险段,行程2万公里,排除重大险情81处,抢救转移群众4500多人。回首悲壮的洞庭湖之战,让武警湖南总队三支队上千名官兵终身难忘的不仅是那一幕幕激战的场面,还有比洞庭湖水深的警民情、战友情、兄弟情。正是凭着他们之间的通力合作,才筑起了洪魔摧不垮的钢铁长堤,创造了抗洪的奇迹。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抗洪敢死队员吼出的歌声,回荡在八百里洞庭。
  这是1998年8月20日下午洞庭湖华容县幸福垸南堤军警民共堵决口的情景。近两个月洪水的浸泡,800米长堤在狂风暴雨卷起的3米多高的巨浪冲击下,发生4处决口,17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奉命赶到的武警三支队370名官兵,迎着风浪纷纷跳上停在湖中的驳船搬运沙袋。220名体格健壮、水性好的党员、干部组成“敢死队”,跳进波涛中挡浪、堵口、固堤。
  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猛。“敢死队”队员系着背包带,手挽手,肩并肩,高歌《团结就是力量》。由于秋后湖水转凉,战士们下水不久便浑身发抖,牙齿打架。紧要关头,省委领导来了,市长、县长、乡长来了……
  59岁的刘进宝大爷从窝棚里抱出一坛陈年老酒,迎着风浪,顶着暴雨,一勺一勺送入战士嘴中。
  61岁的史春梅大娘挑来两大坛酸辣椒、酸豆角、酸萝卜、酸刀豆,用筷子夹着往一个个战士嘴里塞。
  32岁的李秋香大嫂在堤上生起大火,把一锅姜汤熬得热气沸腾。
  助战劳军的群众倾其所有,慷慨大方。如火的老酒点燃了军人的热血,浓浓的乡情驱赶着战士身上的寒意。经过军民8个多小时的携手战斗,大堤得到加固,洪魔紧锁洞庭。
  7月10日下午,华容县隆西闸在高水位的强压下,出现变形、倾斜、漏水。三支队官兵闻讯赶赴现场,连续抢险16个小时。部队已22个小时没吃没喝,部分官兵体力不支,奔跑时有点摇摇晃晃。这一切,被抗洪大军中19岁的姑娘古丽辉看在眼里。
  这位细心的姑娘来到乡亲们聚集的大堤上,振臂一呼:“乡亲们,有米的出米,有菜的拿菜,为抗洪官兵送饭去!”不到一个小时,大姐、大娘们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汇集大堤。长短各异的筷子,大小不等的饭碗。菜,酸、甜、辣、麻都有。这“百家饭”年长的将军没见过,年轻的士兵更是闻所未闻。他们拿起沉甸甸的筷子,端起沉甸甸的饭碗,三口并作两口扒。他们要争取时间,用隆西闸的固若金汤,来回报厚爱有加的父老乡亲。经过25小时苦战,险情被彻底控制了。
  在抗洪抢险中,陆军、海军、空军、武警部队和预备役人员、民兵一起上阵,一色的迷彩服,老百姓统称他们为人民子弟兵。他们同守一条江,共拦一个湖,共筑一个堤,急难险重任务争着上,荣誉利益面前互相让,书写了一曲精诚合作、团结抢险的赞歌。
  武警三支队怎么也不会忘记,7月初到洞庭,是岳阳军分区和华容县人武部的领导主动关心他们的油料供应、伙食保障、防病治病,并详细介绍了洞庭湖的主要险段和部署兵力。武警三支队在洞庭湖战斗的70多个日日夜夜,军分区领导一次次打电话或亲临部队问寒问暖,帮助解决困难。
  各兄弟部队更是一个目标,互相支援。8月19日下午,暴风雨中的团洲垸团南大堤出现50米长的滑坡。负责堤防的某部连长彭福初和民兵营长吴永军,跑步赶到4公里外的三支队抢险现场求援。三支队150名官兵迅速赶到最危险的地段投入抢险。在后来的半个月里,这个地段多次出现险情,先后有三支部队在这里抢险,可是当总政、武警总部领导来一线调查时,三个部队互相推让,都不愿意摆自己的功劳。
  两个多月的抗洪抢险战斗中,三支队许多官兵与家庭失去了联系,他们就把驻地的军属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去关怀、帮助。他们共走访慰问军烈属23户,送去慰问金11000多元、大米3000多斤、矿泉水150多箱。这些军烈属感动地说:“军人兄弟是一家,迷彩衣服别样亲!”(据新华社长沙9月1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