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用整合观点看 社会稳定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0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

  用整合观点看
  社会稳定问题
  陈瑶
  现代科学认为,社会的分化总是先于结构的整合,社会结构的愈益复杂化及其构成要素的异质性多样性丰富化正是一个社会体系成熟的标志;并且,社会结构越分化,社会各部分、要素间的相互依赖性就越强,社会便越具有整合能力,社会亦越容易被控制。与此相反,社会的失控和无序一般都发生在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的不同步时期,特别是在社会快速分化而社会整合机制荡然无存时,情况尤为明显。
  我国改革开放近20年来,社会生产力有了迅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毋庸讳言,我国社会也还存在不少矛盾、不少问题。从长远发展看,社会稳定问题是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的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从我国目前各种社会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看,不会发生大规模的长期动荡和经济水平严重衰退那种阴暗的前景。但要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持续稳定这个理想前景,并非易事。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局部动荡、贫富差别继续拉大这两种局面并存和交融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且由于改革的重心已放在调整社会深层利益结构方面,所引起的社会分化明显朝着利益分化方向发展,所以,社会群体结构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经济增长决定论,还是政治控制万能论,都是行不通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会自动带来社会的公平、共同富裕和稳定;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控制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要解决中国社会改革时期的不稳定问题,需要一整套措施和步骤,以下问题尤其要处理好:
  (1)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转换政府的管理职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四自”的经济实体和独立法人。这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削弱政府的社会控制能力,其实,这会更利于政府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作用,更有效地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有序性。实践证明,政府过多地干预社会各方面的活动,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而且由于包袱过重,管了许多管不好的事,严重妨碍它的正常职能的发挥。
  (2)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保护国家利益,阻止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发挥国有企业在发展经济和维护经济秩序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经济稳定是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目前,经济秩序的混乱表现之一是企业产权关系模糊、公私难分。各种腐败犯罪现象、国有企业亏损面大、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国家财力下降,都与此有关。因此,合理界定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有效运作范围,明确公私的界限,至关重要。这既可以使国家集中财力抓好基础公益部门的建设,保证经济稳定,又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使经济保持旺盛的活力。
  (3)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社会声望,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社会稳定都要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共同来维持。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相互制约和独立发挥各自的作用,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加强政府的廉洁自律,坚决惩治腐败,这不仅是一个政权的形象、凝聚力所要求的,而且是一个政权的社会管理功能正常和强有力的标志。因此,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着更艰巨的反腐败任务,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既是社会的管理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控制者。
  (4)尽快实现由行政整合机制向法律契约化整合机制过渡,提高社会自身的协调组织整合能力,使社会自觉用法律手段自我解决因分化迅速而引起的冲突、无序、混乱问题。为此,要加快社会基层组织、中层组织、民间组织等各种非政治性组织的规范化、合法化、制度化发展步伐。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和道德觉悟,引导全社会成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防止道德虚无、精神颓废等不良现象的滋生蔓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