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研讨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0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研讨会
  李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中心主办、国家计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组织的“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许多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出席了会议。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关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比较。与会专家分别就中国经济的国际比较和世界经济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作了专题演讲,并介绍了OECD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的最新信息。
  与会专家对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机遇、尚待解决的问题和各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进行了深入详尽的分析。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到2020年,以购买力计算的中国人均收入将提高1/3。专家指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由于贸易增长、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等原因,有了进一步加强,这给未来经济更加密切的合作提供了持续的推动力,也为世界各国优化资源配置、开拓规模经济、增加就业和提高盈利水平创造了机会。
  有些专家就中国经济进行了角度新颖的国际比较。他们说,在过去近20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由于中国的统计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在国际可比意义下对中国经济发展状态的计量和比较还不理想。大多数专家认为,根据国际可比性,中国具有一个比通常理解的更大规模的经济。
  有专家提出,从长期来看,导致经济增长有4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是:(1)技术进步;(2)物力资本的积累;(3)人力资本如技能、受教育程度、组织能力的改进;(4)单个国家经济通过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投资、知识分子和企业家相互作用,关系更加密切。还有3个其他因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规模经济、结构改变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或丰富。
  有专家认为,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大大超过世界经济增长。它生产了世界GDP的12.9%,拥有世界人口的20.9%。中国在大型经济中实现了最快的增长,它已成功地走向更加开放的市场导向经济。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相比,中国的转轨显然是成功的。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增长,它也能够继续快速增长,因为它仍然是一个低收入、低生产率的经济。在这种状况下的国家,如果其政策适当的话,拥有实现迅速追赶和不同寻常的快速增长的巨大机会。
  有的专家在专题报告中进一步从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定量比较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改革前后发展的实绩阶段,展望了中国走向21世纪的经济前景。他们认为,自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就效率而言,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实效。企业建立了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有相当大的改善,生产率有很大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率增长特别迅速。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经济开放刺激了竞争,发展了经济,改进了质量,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
  同时,他们也指出,中国也遇到不少经济问题,例如,自从经济改革以来,政府财政收入从1978年GDP的大约1/3下降到1996年的11%。由于通过国家银行向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贷款,因而导致财政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由于它们一方面承担着巨大的社会保障义务,向工人提供住房、教育、保健甚至失业保障,另一方面不能解雇多余的工人。创造较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中国应注意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