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山东集中投入 智力扶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0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山东集中投入 智力扶贫
  赵敏静
  前后不到两年,山东省滨州地区“巾帼扶贫行动”结出累累硕果:全区兴办示范小区319个,50万名妇女接受培训,5万名妇女摆脱了贫困……
  前不久,山东省巾帼扶贫现场会在滨州地区举行,向全省推广她们创办巾帼扶贫示范小区的经验。滨州地区妇联被授予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协调单位称号。
  换个思路找出路
  3个贫困县、435个贫困村、20万贫困人口、4.5万特困人口,其中贫困妇女占50%……这一组数字,曾让滨州地区各级妇联的同志寝食难安。过去,她们与民政部门配合,年年搞扶贫,给贫困妇女送粮送钱。但是,粮吃完了,钱花光了,这些人依然贫困。现实使她们明白,给钱给物,不如找条致富路。
  那么,法子在哪里?滨州地区妇联一班人到最贫困的沾化、阳信县,走村入户,寻找良方。通过集思广益,她们确定了发展种养加短平快项目,建立集中投入、规模生产、滚动增值的示范小区,从而带动贫困妇女脱贫的计划。
  扶贫难,难在资金上,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分散投放,肯定会半途而废。为此,滨州地区妇联决定把资金集中投放,搞一个成一个。沾化县河贵乡河西村有可耕土地1200亩,全村1100口人,其中妇女劳力312人。该村人多地少,地处偏远,勤劳朴实的村民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没有换来富足的生活,一部分妇女甚至填不饱肚子。地区妇联就选了这个最穷的村子开展扶贫行动。她们帮助争取到周转金10万元,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在村外建起了10个养鸡大棚,村妇代会主任带领23名贫困妇女把家搬到了大棚,创建了全区第一个巾帼扶贫示范小区。到1997年春,仅10个月的时间,小区妇女就出售肉鸡5批,共5万只,获纯利10万元,养鸡户均纯收入1万余元。河西村养鸡妇女一举脱贫的高效益,引发了周围村庄兴起养鸡热。
  滨州地区妇联创办示范小区初战告捷,当年100户农民脱贫,创下了户均收入1万元的纪录。
  智力扶贫强素质
  扶贫要扶志,更要扶智。滨州地区各级妇联在“巾帼扶贫行动”中,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技术培训,大搞智力扶贫。她们利用妇女之家、农民夜校等阵地,请科技人员讲课,传授新技术新成果。滨州市妇联组织35个市直单位妇委会主任分别为莱家村35名贫困妇女出资报名参加农函大学习,使这些农家女迈进了大学校门。
  她们还明白,搞培训,不能空对空,不能黑板上种庄稼,讲台上开机器。因此,各级妇联在培训中,都是在各类示范小区开设“露天课堂”,请农艺师、兽医现场讲授养鸡、养兔、养蘑菇等知识。阳信县勃李乡东营村妇女陈小英参加培训,掌握了养兔新技术,搞起了良种兔养殖,当年便由年收入不到500元的贫困户变成年收入7000元的富裕户。她还把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教给别人。很快,全村有30户加入到了养兔行列中。
  有耕耘就有收获。滨州地区通过创办各类示范小区,把巾帼扶贫行动不断引向深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