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虚假繁荣 不良债权种祸根 呆账积聚 日本银行难运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2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金融风险典型案例之六

  虚假繁荣 不良债权种祸根
  呆账积聚 日本银行难运作
  钟行
  从1989年底开始,随着经济紧缩政策的实施,日本经济的“投机泡沫”开始破灭,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大量呆账,一些金融机构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1996年以来,日本金融机构连续因呆账损失而倒闭,日本金融体系陷入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1996年6月,大藏省透露,除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外,可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约达42万亿日元。但一些经济分析家认为,日本金融界的不良债权可能在50万亿—60万亿日元之间。
  不良债权最严重的是农林系统金融机构,据统计,1995年3月底,不良债权达到资本总额的3倍,即已处于全行业资不抵债的状态。日本20家大商业银行也存在不良债权,但因其资金实力雄厚,倒闭的可能性不大。1995年3月底,20家大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总额约占其资本总额的60%。
  巨额的金融坏账对日本的金融业和日本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金融体系由于坏账严重难以向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日本经济的复苏受到打击;日本的银行信誉急剧下降,海外筹资难度加大;金融业已面临新的倒闭、兼并和合并浪潮。
  日本金融业出现不良债权的原因,主要是由80年代以来的泡沫经济及随后出现的经济衰退所致。泡沫经济的主要表现是经济高速增长,导致持续出现地价、股价等暴涨,并且无法以基础条件来解释。
  导致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是:
  宏观政策失误。8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一直受日元升值的困扰。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日本银行从1986年起,数次降低官方利率,并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低利率政策使大量资金流向证券和不动产市场,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一路上扬。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虚假繁荣,中央银行和政府都未对此采取措施。
  企业受高利润的诱惑,渐渐偏离本行业,将巨额资金投向股票和房地产。
  制造业大企业主要通过资本市场筹资,而银行的借款则明显下降。金融机构不得不寻找新的融资对象,设法把钱贷出去。这样,一方面金融机构不约而同地看中了不动产业和中小企业,也放松了对融资对象的审查;另一方面,银行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向不动产业的“迂回融资”快速增加,其结果是在资金上支撑了持续的投机行为。
  社会心理误区。首先,日本经济在平稳发展15年之后,人们普遍相信新的一轮高速增长期又来了。其次,股票和房地产升温以后,人们普遍相信只要投资于股票和房地产就会赚大钱。
  巨额呆账反映了日本金融制度存在着如下一些缺陷。
  ——金融监管当局和日本政府过多保护金融机构,人们相信了日本金融机构不会倒闭的神话。因此尽管金融机构拥有大量的不良资产,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过分信赖抵押贷款原则,缺乏对抵押品的分类、评估程序。抵押品过分集中于不动产,导致银行风险集中。
  ——日本金融体系缺乏透明度,金融机构常常违反有关贷款的规定。长期以来,在贷款过程中存在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一些金融机构甚至与黑社会相勾结,出现许多幕后的贷款活动。
  ——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但是监管者的监管能力和金融立法均没有得到相应改善。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许多不公正、不道德行为,这与无效、扭曲、陈旧过时的行政管制政策不无关系。
  专家们认为,日本金融机构从这场危机中须记取的教训是,中央银行应建立经济监测和预警系统,注意股票和地价等敏感资产价格的动向和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防止风险过于集中于特定部门,力求防患于未然。管理部门应减少直接干预和保护,增加间接调控手段。同时,应扩大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