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9阅读
  • 0回复

一个外国人的执著追求——缅怀路易·艾黎对中国工合事业的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5
第12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一个外国人的执著追求
  ——缅怀路易·艾黎对中国工合事业的贡献
  杨波
  1997年12月2日,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原主席路易·艾黎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路易·艾黎1927年来到中国,1987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华大地生活、工作了整整60年,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邓小平同志称赞他是“我们的老战士、老朋友、老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创建工合运动
  支援抗日战争
  路易·艾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他积极倡导和促进的造福于人民群众的“工合”事业,就是很突出的一个方面。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中国第一大城市、重要工业基地上海就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遭到严重破坏,大量工厂被毁,大批工人流离失所。在此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兴起全面抗战的紧要关头,当时在上海公共租界任工业督察长的路易·艾黎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及佩格·斯诺等外国朋友,同中国的一批爱国人士一道,发起组织工业合作社运动,号召失业工人和难民组织起来生产救亡,解决生活困难,支援抗日战争。于是,第一个“工业合作社促进委员会”就于1938年4月在上海成立。艾黎在订做这个委员会的徽章时想出了一个简单的名字———“工合”(意思就是一起工作),用来代表“工合”运动和工业合作社。
  “工合”运动一开始,就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艾黎说:“从‘工合’一开始,周恩来和八路军办事处的朋友们就十分热心,周极力支持这一想法”,并派王炳南参加了“工合”早期的许多次会议。当时在武汉的博古同志也多次去看望艾黎,帮助制定政策。指导“工合”运动的总部———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于1938年8月5日在武汉正式成立,艾黎担任代理总干事。同时,国民党政府聘请艾黎担任行政院负责“工合”工作的技术顾问。从此,在抗日后方的“工合”运动逐步展开了,在短短三四年中,就发展了2000多个合作社,拥有3万多名社员。工业生产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不但满足了一部分人民生活的急需,而且为抗日前线战士提供了一大批军毯、军布,为抗日游击队制造了弹药武器,有力地支援了当时的抗日战争。
  中国“工合”运动的兴起,得到了国际上同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义人士和爱国华侨的热情支持。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促进委员会”(简称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于1939年1月在香港成立,著名国务活动家宋庆龄担任名誉主席,何明华主教为主席,艾黎为委员,并担任实地工作秘书。工合国际委员会成立后,经过多方面做工作,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缅甸等国筹募的捐款和物资就通过它源源送到中国,总计价值约500万美元。艾黎曾亲自去菲律宾、缅甸、新加坡等国为“工合”募集资金。当时,“工合”成了国际上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渠道之一。“工合”这一由艾黎选定的名称,一度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战争中对日军作战的口号,并且作为代表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的同义语纳入英语词汇。
  从1938年到1942年期间,艾黎为开展“工合”工作,帮助解决“工合”资金和技术等困难,指导“工合”健康发展,亲自深入抗战后方包括八路军、新四军的根据地,直接向群众做宣传动员工作,筹组合作社和“工合”的地区办事处、事务所。为了“工合”的事业,他在交通条件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有时甚至自己骑自行车或步行,到处奔波,日夜操劳。他曾两次到延安,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他的实干和献身精神,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赞扬。
  为了促进“工合”事业的发展,艾黎不仅亲自指导工业合作社的兴办和健康成长,而且把培养“工合”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作为一项带根本性的工作亲自抓。开始,他在陕西宝鸡双石铺举办培训“工合”干部的“培黎技工学校”。1943年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他又将学校搬迁到甘肃山丹县,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并亲自聘请了一部分外国教员、专家参与教学工作。英国牛津大学的高材生、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积极支持中国抗日战争的乔治·何克,就是艾黎亲自聘请来担任这个学校的校长的。艾黎办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劳动,既动脑又动手。在他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培养了很大一批“工合”干部和其他方面的人才。现在,他的学生有不少还在经济战线上做负责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各个抗日根据地按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和“组织起来”的号召,都发展了一部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如纺织合作社、缝纫合作社、铁匠合作社等。这些合作社,同艾黎倡导的“工合”一样,对发展根据地的经济,支援抗日战争,满足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工业合作协会在华北的一部分解放区中也开展了工作。我当时在山东解放区工作,山东就有“工合”的朋友在促进“工合”事业的发展,支援解放战争。
  矢志不渝热爱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为了加强对合作经济的领导,立即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总社,统一指导全国的合作社工作(包括工业生产合作和商业供销合作)。党中央分工由刘少奇同志亲自主管合作社的工作。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工业合作协会和工合国际委员会即停止了单独活动,原来的工作由全国合作总社统一管起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通过合作化的道路把分散的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到1956年,全国600多万手工业从业人员,已有92%组织起来,发展了10万个合作社或合作小组。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合作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这其中虽然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说成绩是很突出的,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后一段时间,由于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合作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些挫折,走了一些弯路;但其他形式的群众集体经济还是不断有所发展,合作经济和其他形式的群众性集体经济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50年代起,路易·艾黎把主要精力用于促进国际和平与友谊方面,同时挤时间从事写作;但他对“工合”事业始终没有忘怀,一直非常关心,并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发展的方针。在这种新的情况下,艾黎认为“工合”这种群众性的合作组织仍为群众所欢迎,依然可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他在1979年就亲自提出了“关于组织工合运动的具体步骤设想”,建议组织试点合作社,同时进行合作组织的培训工作。接着又提出“工合重新活动的几个首要步骤”的具体建议和有关“新工合的一些想法”。1982年,他和朱学范、薛暮桥、陈翰笙、卢广绵等老一辈“工合”领导人一起提出倡议,建议恢复工业合作协会的组织和工作,使其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作出新的贡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同意他们的建议,批准成立新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1983年在北京召开了“工合”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机构,恢复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组织,挂靠在中央轻工业部。在这次大会上,艾黎被聘请担任工合协会的名誉顾问。我当时在轻工业部工作,因之有机会结识这位中国人民的真挚朋友、中国“工合”事业的主要创始人,深深敬佩他对“工合”事业的远大理想和执著追求精神。
  工合协会恢复活动后,陆续在全国一部分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逐步建立了200多个工业合作社。这一期间,艾黎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困难,亲自到各地视察合作社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发展“工合”事业的宝贵意见。他为发展培养“工合”事业急需的人才,于1985年1月亲自发起筹建新的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并被推选为该校筹备委员会的名誉主任。1985年5月,他又被聘请担任北京培黎职业大学的名誉校长。从40年代到80年代,艾黎为培养“工合”干部和多种专业人才,可以说呕心沥血,矢志不渝。
  在推动发展国内工业合作社的同时,艾黎又积极建议恢复工合国际委员会的活动,以扩大中国“工合”在国际上的影响。他的建议,被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1987年9月3日,“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恢复活动,成立了新的工合国际委员会。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担任名誉主席,艾黎担任主席,并由他亲自聘请了很多国内外著名友好人士和老“工合”工作者担任委员。在这次成立大会上,艾黎发表了对发展“工合”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的讲话。他说:“组织工合的梦想是我在抗日战争年代产生的。这一梦想首先是由在西北地区宝鸡县城附近成立工业合作社而成为现实的。”“工业合作社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组织,每个成员都入股,共负盈亏。”“在解放之后,重新恢复这个人民自己组织和为人民服务的工合运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努力干’和‘一起干’是新工合的基本口号,只有信守合作的原则,工合才能壮大和繁荣。”
  工合国际委员会恢复活动不久,各方面的工作正待开展之时,路易·艾黎同志不幸于1987年12月27日在北京辞世,享年90岁。为了继承艾黎的遗愿,推动“工合”事业继续发展,工合国际委员会陆续在艾黎的第二故乡甘肃山丹县以及湖北洪湖市,山东蓬莱市、龙口市和河北满城县等地开展了建立工业合作社的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国际活动,与一些国家的合作社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相互联系,争取了他们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工作,各个试验区、点的合作社都有一定的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改善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等方面都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图为1969年4月,路易·艾黎(左)与马海德医生在北京。(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