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走访牧奎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3
第12版(副刊)
专栏:东风第一枝

  走访牧奎村
  王忠范
  朔风卷地,大兴安岭脚下的牧奎村已披上了厚厚的银装,缕缕炊烟从农家小院里缓缓地飘出,为这片荒寒的土地上平添了几分生气。
  我踏着积雪走向机关扶持的几个贫困户。随着咯咯吱吱的脚步声,便来到了张文学石头墙围起的小院门,老张急忙从屋里奔迎出来,头上的皮帽耳忽闪忽闪的。这个年近五十的汉子,脸上的皱纹有些舒展了,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脱贫了,脱贫了!”说话间,眼角泪花晶莹,再也说不出什么,好像只有眼泪才能倾诉心底的语言与情感。
  张文学是牧奎村有名的贫困户,他因妻子长期病卧在床,欠了一屁股的债,家里缺吃少穿的,生活紧紧巴巴。他也曾埋头苦干,没白没黑地耕耘着土地,然而日子始终没有好转。
  1996年的春天来到了,牧奎村的大地上荡起一股暖风。按照旗里的安排,我们文体广电局来这里扶贫和救助失学儿童,老张自然成为重点户了。我们给他送去了白面、衣服,出钱让他的小女儿重新走进了校园,帮助他研究致富的规划。扶贫干部小马看遍了他家北山南坡上所有的地块,帮他一起串换种子,共同商量种植,为他脱贫带来了一柱希望之光。
  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滋润着牧奎村的黑土地,也淋湿了老张的心。他激动地对孩子说,今年说啥也不能误了农时,说啥也不能辜负了扶贫干部的一片热心呀。
  正是播种大忙的节骨眼,我们组织十来名干部来帮助老张栽土豆、种玉米,一脸汗水,满身泥土。大家自己办伙,没吃老张家一顿饭,他直搓巴掌:“这可咋说呢!”在南坡种大豆时,化肥不够了,他似乎不好意思再张嘴,就想将就种上算了。我们发现以后,立刻开车到二十里以外的青山堡村借来一袋化肥,直接送到老张的地头上。老张感动得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转身扶起大犁向前走去,甩出一串响亮的鞭花。
  夏秋之交,满地的庄稼黑绿黑绿的,远近都是一派喜人的景色。我们请来文化下乡业余演出团,在村街上进行慰问演出。老张领着一家人来了,边看边鼓掌,眼睛笑成了缝。
  牧奎村的田野上荡漾着丰收的喜悦。张文学的小院里大豆、玉米、各种瓜果菜蔬堆得像小山。他拉着我的手东看看西瞧瞧高兴得像个孩子。
  走出老张家的院子,空中的红日升高了,今冬的太阳是这样温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