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探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4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探由
  马善记
  近来,“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非常普遍。由于一些企业停产、半停产,或因为企业结构调整、减人增效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些职工下岗了。一方面,在下岗的职工中,有的很快找到了新的岗位,而有的仍在家赋闲;另一方面,很多活却没有人干。
  为什么会出现“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呢?原因固然复杂,但据笔者分析,主要不外乎两条:一则,陈旧的择业观念作祟。在有些人的头脑中,“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打心眼里不愿意干个体。更有甚者,在有些人眼里,干脏活、累活丢人现眼,有失体面,以至于宁可在家吃闲饭,也不愿“出山”。君不见,在一些城市,那些被人认为是“丢人现眼”的活儿不是几乎全让“乡下人”承包了吗?二则,一部分人依赖思想严重,过于依赖国家、集体,习惯于等、靠、要,不主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而是一味地坐等国家安置。
  显然,陈旧的择业观念和依赖思想既不利于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鉴于此,很有必要倡导转变就业观念。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不要人为地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有些活儿,农村人可以干,城里人也可以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事实上,有不少人从一些重要岗位上下来后,大胆从事那些被认为是“丢人现眼”的活儿,取得了成功。比如天津市装饰布总厂原团委书记崔木岚由于企业不景气而成为厂里第一个被裁减的中层干部。他由一名厂团委书记变成一名下岗青工后,从卖汽水、经营食品店做起,脚踏实地,现已成立了由他自己担任总经理的天津美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安置了50余名下岗青工,成了再就业“明星”。相形之下,有的人本身综合素质较低,不适应岗位需要而下岗,仍然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甚至挑肥拣瘦,从而失去了许多再就业的机会。同时,要克服等待观望和依赖思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更多的人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如果下岗职工都坐等国家安置,是不现实的。下岗后,要不等不靠,主动寻求新的就业机会。
  愿“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少些,再少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