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工地课堂的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4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

  工地课堂的力量
  去年年初,我们从江苏新沂市来到北京打工。打工就意味着在用人单位埋头工作,用劳动换取应得的报酬。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有活干,能挣到钱就行。我们从来没想到到北京打工后还能当上学生。
  来到北京城建二公司后,我们新沂市的70多个进城务工青年在通产大厦搞结构施工。我在家乡上过大学,来这儿当上了民工队队长。我教给大家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他们也很快就能学会,干起绑扎钢筋、打桩抹灰等活计来都很出色。后来,听说工地要举办民工团校精神文明培训班,大家都十分高兴。对许多人来说,在课堂里坐着听老师讲课的感觉已经太陌生了。
  记得第一天上课前,大家都把平时锁在箱子里专门用于写信的铅笔和信纸找出来,像小时候上学一样兴奋不已地走进了教室。教室是工地的一间会议室,能坐四五十人。由于正好是夏天,会议室里又不通风,人一多,教室里像蒸笼一样,很快我们一个个都大汗直流。讲台上北京大学的学生认认真真地讲着法律基本知识,我们也专心致志地听着,没有一个人中途逃课。那天下午下工后,大家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讲着自己听到的内容,十分热闹。
  由于场地有限,后来就分选不同的人去听课,上了课的人回到宿舍就给没能听课的人讲。渐渐地,我们之间打架争吵的事情少了,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情况多了,大家相处得很好。
  记得城建二公司团委书记给我们讲课时说,要我们通过学习树立起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文明意识和党团意识,号召我们争做遵纪守法的文明青年。我想,随着这项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们会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会更好地为首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北京城建集团二公司一分公司通产工地 鲍善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