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栾老寨的奇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15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栾老寨的奇迹
  龙益飞
  石雄
  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梵净山东部海拔近千米的半坡上,有一个叫栾老的自然寨,散居着32户人家170多口人。这个4年前人均收入不到200元、人均占有粮食仅为120公斤的极贫山寨,挖开龙脉引泉水,改坡造田修公路,经过苦干实干,1997年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人均占有粮食也越过500公斤大关,摆脱了贫困。栾老人说:这一切都是由于党的政策好,因为有了个好的带路人。
  70年代末,徐明忠中学毕业回乡,被村民们推选为村民组长。
  从1980年起,徐明忠就带着几个青年找水源。他们走遍了村寨周围的山山岭岭,挖了几十个大坑,凿了几十壁岩石。一干就是5年,然而,所有的方案都因没有“开挖价值”而被否定。
  1984年10月的一天,徐明忠勘探时不慎掉入外表长满了野草的深坑,坑底下若有若无的流水声响使他忘了伤痛。第二天一早,徐明忠带了几个青年来到坑口,迫不及待地要下去看个究竟。在约100米处终于看见了盆口粗的清泉从坑底流过。兴奋不已的徐明忠爬出洞口,跑到后山找到正在探查锰矿资源的103地质队的技术员,请他们帮助科学勘测,确定引水隧道的掘进点。
  石头坚硬,栾老寨人的决心更坚硬。全寨的青壮年轮流换岗,妇女则做饭烧水,他们靠着一种意志、一种毅力、一种摆脱贫困的决心,一天天地打,一锤锤地敲,一寸寸地凿,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一干就是7年。1991年,当时的省水利厅厅长李天碧和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班子专程现场察看,无不被栾老人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所感动,当即决定补助2万元扶持这一工程。经过10年的努力,1994年6月,躲藏在地下的清泉终于从深山里引出,山寨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彼此祝贺,像过大年一般。
  “要想富,水电路。”自来水刚安到每家农户,徐明忠又趁热打铁,带领乡亲们劈山开路。大家齐心协力,集资引资3万余元,投工投劳1.4万多个,经过两个冬春的努力,一条长3.7公里、宽约6米的山村公路终于从山里伸向山外。去年秋收刚过,徐明忠又带领大家架设输电线。现在,电力线已经架通,夜明珠将在山村落户。
  山里人外出打工一年年地增多,挣到钱发了家的人不少。徐明忠几位中学时的同学都劝他外出打工挣钱,有的还答应给他找个好厂,年收入几千元不成问题。他说:“生我养我是这片土地,我不能只顾自己挣钱,我要在这穷地方和大家干出名堂来!”朴素的话语,表达了一个新型农民的高尚情操。从1995年起,徐明忠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实施坡改梯,改善生产条件。苦战3年,劈了半边山,挑了万担土,改土412亩,造田20亩,使人均保收面积达到2.54亩。由于科学种植,农作物长势良好,去年水稻、玉米单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山寨的变迁,留下了栾老人的奋斗足迹,更凝结着徐明忠的心血,一股股清泉流进山寨,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披上绿装的荒山野岭竖起美丽的屏障,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像一条飘带把栾老寨装点得面目一新。凡是到过栾老寨的人,无不为之惊叹:“这是奇迹!”如今,徐明忠又同他勤劳勇敢、坚强不屈的栾老乡亲一起开拓新的致富之路,创造新的奇迹,奔向美好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