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重在开拓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0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观察

  市场萎缩,人才流失,企业陷入困境,有识之士指出,福州漆器的当务之急———
  重在开拓市场
  本报记者 江宝章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福州漆器的龙头企业——第一脱胎漆器厂的破旧与逼仄,仍让记者吃惊。该厂副厂长郑朝铨坦承,企业效益不好,作为厂领导的他,每月工资不足200元。
  福州漆器,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三宝”。
  然而,福州的传统工艺美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了巨大冲击:市场空间萎缩,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效率低下。于是号称“福州三宝”的油纸伞随风而逝,牛角梳零落尘埃,古老的漆器业也举步维艰,从业者从鼎盛时期的2000多人减少到目前不足500人。作为有40年历史的福州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现有职工350人,而退休职工却有近700人。尽管这几年退休职工养老金已实行全省统筹,但庞大的医疗费仍然使在困境中跋涉的企业感到不堪重负。作为高档装饰品,很长一段时间,福州脱胎漆器主要销往海外。1988年以前,福州脱胎漆器的生产任务和销售主要依托外贸,企业对海外市场不甚了解。每年的广交会,外贸都会给企业提供100多万元的生产任务。然而当外贸部门转为企业化经营,而乡镇企业又如雨后春笋逐渐挤占了原本就不太大的市场空间时,国有脱胎漆器企业一时竟失去了几乎所有市场。元气大伤。从企业自身来讲,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意识薄弱,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开发乏力,人才的流失,也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致命伤。
  当地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福州的脱胎漆器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只有改革,才能使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之花重新开放。在简陋的办公室里,郑朝铨副厂长表示了谨慎的乐观。他认为,福州漆器行业当务之急是要开拓市场,让脱胎漆器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加快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的开发、设计能力。1997年5月,李鹏总理签署了关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的第217号国务院令。这对福州漆器艺人来说,不啻是拂面的春风。同时,千呼万唤的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址,也已落实,它占地8亩多,位于福州城区中心环境优美的温泉公园旁。
  采访中,记者感到,尽管困难重重,但福州漆器重现辉煌应有时。(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