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0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
  蒋金锵
  这个充满哲理的命题,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他说:“不要拒绝变,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并且指出“这是个思想方法问题”。言简意赅地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回答了怎样对待“变”的问题。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永远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自然界在变,社会在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变。“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就是对人们直观可以感知的自然界变化的描写。自然界还有许多变化,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同样是“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科学实验和研究表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在运动和变化着。人类从钻木取火到学会使用石器,从掌握青铜技术到铁器技术,从发明机器到工业革命,直至信息时代的到来,都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质的变化和发展。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着社会的飞跃。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要使自己的思想获得自由权和主动权,就要善于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认识客观世界变化的规律,才能使这些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就一定要承认它的发展变化,研究它的发展变化,适应它的发展变化,促进它的发展变化。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倘若思想僵化,拒绝变化,必定窒息生机。墨守成规的那种“守”,是不想变;杞人忧天的那种“忧”,是不敢变;安贫乐道的那种“安”,是不知变;满足现状的那种“满”,是变到一定程度后不愿再变。凡此种种,都是变的绊脚石,如果不加扫除,就只能同停滞、落后为伍。
  “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从不断变化的“实事”出发,研究它的发展规律性。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才能形成邓小平理论,使我国由过去的停滞转变到改革,由过去的封闭转变到开放。要是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发展变化,我们的国家、民族、社会包括我们个人,难道能有今天吗,难道能像今天这样自豪地回顾过去和自信地开辟未来吗?
  当然,对于变也要作具体分析,根本点要看“是变好还是变坏”,是变好我们就赞成、促进,是变坏我们就反对、制止。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西化”、“分化”、“腐化”之类想使我们国家、民族、社会开倒车的图谋和行径,对一切想使我们离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始终要警惕之,排除之。
  变好,——这是我们实践变革的目的。对于一切陈腐之物、乱正之物,一定要除旧布新,拨乱反正,进行彻底变革,这是由坏变好。那么,对于必须支持的新鲜事物以至必须维护的正确原则,是不是还要变呢?应当说,其中也有个变的问题。但这种变,绝不是改变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发展方向,而是在坚持根本属性和发展方向上的变,是基本不变中的变,是为了变得更好,使其始终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变,对发展真理有利,对发展国家有利,对发展社会主义有利,所以也叫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但不可能一成不变,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是美好的社会制度,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要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本身也在发展。改革要沿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不断有新的突破;对外开放要继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所有这些发展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之,为了使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伟大复兴变为辉煌现实,我们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在哪条战线上奋斗,都应当牢牢记住“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一至理名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