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建立少量研究型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0
第11版(教育)
专栏:名家新论

  建立少量研究型大学
  美国华盛顿大学 饶毅
  从世界历史和东亚过去半个世纪发展过程来看,科学技术是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所不可缺少的动力。中国要在下世纪成为世界强国,当务之急是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创办新的现代化研究型大学。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强调普及与提高的兼顾,有许多成效。但是综观多年历程,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尖端人才培养的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从1949年的207所增加到1995年的1054所,而这些学校中一流大学相对缺乏,使得尖端人才培养成为突出矛盾。
  从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它们是有互相推动的作用的。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利于改革开放20年来教育所奠定的基础和提供的人才。要让中国不久的将来更上一层楼,也必须使教育首先更上一层楼。
  中国现有的高校体系,还留有明显传统教育的印记。教学是以学生获得已有知识为主要目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多半是运用已有知识的能手,但常缺乏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等教育,是存在于现代的研究型大学中。已有知识的教学只是其教育中基础的一部分,而更有特色的是使学生有探索学科前沿的能力。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针,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主要区别。从这两种不同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扩展到一个国家的社会各方面,就表现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模式。传统教育为主的国家,习惯于学习和应用已有知识,这种习惯在短期固然有效,但长期需要依赖于他人的知识成果。而重视现代教育的国家,从长期战略眼光看,则可保持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因此,中国想真正在下世纪成为世界强国,必须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立。
  中国不可能立刻大规模全面改变现行教育体制,既因条件限制,也因现行教育与现时发展有相适应的部分。但是,在中国确定中长期目标时,需要重视在现行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设立少量的、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一方面以其直接教学,产生尖端人才,一方面以其实践过程,带动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这种研究型大学的设立也将有助于解决几十年来中国科技和教育分离发展的问题。这种分离既引起一些行政和经费调配的矛盾,又造成科技力量在教育上没有完全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作用,而教育系统的科研增加又不够。研究型大学的设立为克服科教分离提供了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对科技和教育都有推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