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月球探索又升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2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月球探索又升温
  庞之浩
  美国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于1月6日升空,经过数日长途飞行,于1月12日顺利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开始为期1年至1.5年的探测飞行。这将导致月球探索进一步升温。
  这次探测的主要使命是彻底查明月球上面到底有没有可利用的大面积水资源。如能找到,则比发现黄金还宝贵。若发现有水,不仅可用于未来居住在月球基地的人类生活,而且水中的氧和氢还可作为行星探测器的燃料。
  由于月球距地球最近,银色的月光曾使人浮想联翩,当人类掌握航天技术后,第一个“拜访”的星球自然就是月球。1959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此后又成功发射了24个探测器。它们以逼近飞行、绕月飞行、硬着陆、软着陆等不同方式,通过拍照、自动测量、采样分析、月球车实地考察等手段,对月球和近月空间进行了探测,取得丰硕成果。出于政治与军事竞争以及科技研究的需要,美国也竞相发射月球探测器,迄今已成功发射了2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在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期间,美国还相继把6艘“阿波罗”载人飞船送上了月球,让12位美国航天员脚踏实地地站在环形山前面,有几名“福将”甚至开着月球车在月面上“观光”。这些“月球人”在“广寒宫”一共停留了近280小时,行走达100公里,并带回月岩样品约440公斤,这一系列“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虽然探索月球成绩显赫,但在1976年后的10年间,世界月球探测进入低潮,主要原因是投资太大。在这期间,不仅没有发射任何月球探测器,而且不少人认为月球探测劳民伤财。然而,80年代后期的许多研究报告证实:月球上有丰富的资源,例如,其表面存在的氦—3是地球上难以得到的,可作为核聚变反应的理想燃料,提供便宜、无毒和无放射性的能源,若能开采,可解决地球几百年的能源需要;月球比地球稳定,引力小,无大气层包围,不受无线电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观测的理想“圣地”;当未来建成月球基地后,有望对地外生物等重大科学命题找到更满意的答案,同时能把一大批学科推向新的前沿。月球作为人类扩展空间活动范围的基地具有很大潜力,并且现代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开发月球的可行性。于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纷纷提出自己的探月计划,再次掀起了探索月球的高潮。
  日本一马当先,于1990年率先发射了飞天号月球探测器。美国1994年发射了名叫克莱门丁—1无人月球探测器,它用红外、紫外和可见光相机及雷达获得了迄今最详细的月面照片200万幅。令人惊喜的是,其探测数据表明,月球上有大量水冰。此结果使许多人对建立月球基地甚至月球城市充满信心。美国最近发射的探测器,便是对月球上是否有水冰加以证实。
  月球勘探者号载有5种探测仪,其中中子光谱仪用于探查月面冰湖。这种仪器对氢很敏感,研究人员拟用它追踪月面过量的氢,进而找到水冰。探测器将在距月球极地100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是飞临月球两极的第一个航天器,当它所带燃料用尽后就坠落至月面。
  当前的重返月球计划与早期的月球探测有许多不同。例如,早期月球探测是两个大国竞争,虽然具有开拓性探索性质,但主要是为政治服务,因而很少注重经济性。当前月球探测的总目标则是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并拟采用国际合作方式争取科研成果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