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经济增长方式与国家税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2
第10版(理论)
专栏:

  经济增长方式与国家税收
  王保安
  经济增长方式与国家税收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一方面,经济增长的质量直接决定国家税收规模和税收能力;另一方面,一定的税收政策不仅直接影响经济的有效增长,而且对增长方式具有十分明显的制约作用。
  完善税收制度,有利于促进微观机制的重塑,为增长方式转变奠定制度基础。1994年开始实施的税制改革,基本上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税制框架,但与竞争性市场机制的运行及其主体的塑造,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因为增长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解决企业制度与运行机制问题,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竞争性市场主体的塑造,离不开税收制度的推动与保证。比如,现行所得税的不统一,尤其是政府收入按预算级次的划分,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影响资源的合理流动。再加上各类特殊经济区域在所得税、进口税收、流转税等方面实行不同的政策,严重影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竞争性统一市场的有序运行。在下一步税制完善工作中,首先应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从统一税制、公平税负的原则出发,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统一所得税政策,并结合整个财税体制改革,改变所得税分配办法,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其次,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比照国际惯例,把目前有关部门的保障性收费转为税收,为竞争性市场机制及其主体的健康运行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以税收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国民经济增长格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合理的经济结构,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客观上需要国家税收和产业政策的导向。这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税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一是体现在税种税率的调整方面,即对不同的产业依据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整。我们强调税收的刚性,强调依法治税、公平税负,但这与不同行业的差别税率及其相应的政策并不矛盾。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发挥政府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宏观调控作用,就应以税率的可调节性以及公开、公正的优惠政策,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此,在税制改革过程中,整个税收优惠政策的取向,也要从目前的以经济主体的经济性质、资金来源和地域特性为主,转变为以产业倾斜为主。其次,尽快设置环境保障税,以法律手段增强对污染的控制和防治能力。这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强化推动科技进步的税收政策,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尤其是增长质量的贡献越来越大。我国科技进步对GNP增长速度的贡献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从税收政策与制度上支持科技发展,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应是税收工作和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税源建设、扩大税收规模的根本出路。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和政策,对科技产业的发展、试验推广及其进入市场后的应用等,还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基本上停留在笼统、一事一议、操作复杂的状态。下一步税收制度的完善,首先应配合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系统规范的税收政策,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对科技开发、中间试制推广、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及新产品生产,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以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
  实行国民待遇,促进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涉外税收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这对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坚定外商投资信心起到重要作用。1996年我国涉外税收已达831亿元,占全部税收的12%。毫无疑问,这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巨大推动力量。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与深入,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国际化的涉外税收制度。从当前看,其一是应抓紧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实行国民待遇”的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制度,消除个别地区自立章法的问题。清理经济特区、保税区、沿海开放区等特殊区域的优惠政策,以保证税政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其二是对符合国际公约、协定和一般国际惯例的减免税政策全面加以落实,确保税收优惠的规范性与连续性。其三是在清理进口优惠政策的同时,抓紧调整关税税率,采取小步快走的办法,解决名义税率过高的问题,争取在两三年内将关税税率调整到一般发展中国家15%左右的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